2023年4月27日的午后,春风正熏得人昏昏欲睡,庄严肃穆的台北中正纪念堂里走进了一行带着直播摄像设备的“游客”。

其中一位年近花甲的老汉大摇大摆地径直来到蒋介石铜像前。他左右四顾,趁着此刻无人注意越过警戒线,偷偷从怀中掏出一把漆弹枪,对准了眼前这座铜像。

“不好!”中正纪念堂警卫队队员见状,赶紧飞扑过来制止。可惜为时已晚,只听“咻”的一声,蒋介石的铜像上绽开了一片刺目的黄色污迹。直到被反扭着手被警卫队带走,这位老汉依旧嘴中骂骂咧咧地大喊着台独口号。原来此人正是有名的台独先锋陈峻涵。

随着这座饱受摧残的蒋介石坐姿铜像再度成为焦点,不禁让人回想起两年前曾在岛内引发轩然大波的关于移除中正纪念堂内蒋介石铜像的提议。那么为什么无论是台独分子还是台湾民进党当局,都如此热衷于破坏蒋介石铜像?

一、中正纪念堂“铜像之争”

走进四方底、八角顶、以白色和蓝色为主要基调的中正纪念堂,可以看到大厅中矗立着一尊高度6米3、重达21吨的蒋介石坐姿铜像。铜像基座正面刻着蒋介石的遗嘱。

大理石壁中央刻有蒋介石“民主”二字的亲笔题字。作为台湾目前最大的蒋介石铜像,它的历史相当悠久,已经在这座大厅里存在了四十多年。

就在2021年 ,围绕中正纪念堂内这座蒋介石铜像,曾爆发过一场山呼海啸似的激烈冲突。

冲突过程中一共有两方重要角色粉墨登场:一方是由蔡英文主持成立的的“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下面简称“促转会”);另一方则是代表国民党发声的蒋家后代蒋万安。

现在来讲一下双方的实力对比。

“促转会”这一组织在台湾地区有个极其有意思的外号——东厂。说起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东厂,大家想必会想到他们作为皇帝的爪牙,为其监视臣民,侦防一切反对势力的暴行。“促转会”从2018年挂牌成立,到2022 年 5月30日宣布解散,为期总共4年。

这个组织的成立,显然和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是分不开的。2016年,蔡英文就将以“转型正义”作为自己的竞选主张,在其任期,她始终着力推动这项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促转会”自称是为了还原历史真相为成立,但事实上,它更多的体现在以清除“两蒋”在台湾地区的政治影响的为由打压民进党的政敌、打压异己。如此看来,“东厂”这个外号确实取得相当贴切。

蒋万安此人也是一个相当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蒋介石的曾孙,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活跃在台湾政坛上的蒋氏家族第四代子孙。

他的父亲蒋孝严是蒋介石长子蒋经国和秘书章亚若的私生子,一直没有被蒋介石正式认可。虽然身为蒋介石直系后代,但他们一家之前都是跟随已逝的外祖母姓章,家里人从来没有告诉他真实身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当年少时的蒋万安听别人谈到他与“蒋介石”“蒋经国”是亲戚,他只觉得那人是在同他开玩笑。

在他看来,这些名字只不过是经常出现在教科书或者报纸,和自己毫无瓜葛。一直到高中的时候,蒋万安才恍然发觉:原来那句“玩笑”并不是真正的玩笑,他真的是蒋氏家族的一员。

蒋万安曾经前往美国留学多年,并且考取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律师执照,在那里创办了律师事务所。但正当事业一帆风顺时,他选择了抛弃过往的一切成就转换“赛道”,回到台湾重新“白手起家”,开启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如今,在2022年11月,蒋万安成功当选了台湾省台北市市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有请发生冲突的两方代表发言。

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提出:“我们今日完成了中正纪念堂园区转型方案规划构想。建议将蒋介石铜像予以移除,并对中正堂堂体功能及其外观进行相应改造。把中正纪念堂改造成以反省威权历史公园为主轴,除了改造威权空间也要重构纪念叙事的新地标。”

对此,蒋万安提出质疑:“拆除蒋介石铜像只是抹去过去那段历史,相信民众自有公断。但是今天台湾所谓促转会会的做法及提案,只是制造更大的社会对立和仇恨,无助于社会的和解,我实在是无法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还表示:“我对于所谓“转型正义”的态度只有16个字——坦然面对,还原真相,抚平伤痕,社会和解。中正纪念堂未来的规划应该要跟社会各界充分的沟通、对话,而且要还原历史的真相,形成最大的共识,这样才能抚平历史的伤痕与促进社会的和谐。”

国民党其他代表还针对促转会在这个时间点提出方案表示质疑:“促转会实际上是一个两年内就应该结束的一个任务型的组织。

结果两年后该组织还一直不肯结束解散,反而突然提出了这个拆除蒋介石铜像的提案。这不禁让人怀疑它是不是想通过这个案件来续自己的“命”?我认为,提出这个方案的时间就决定了它的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质疑,民进党一如既往地强调促转会为独立机关:“促转会是一个独立机关,基于其法定职权,从各方面搜集资料、研究报告。对于台湾民众提出的意见,我们都给予尊重。”

然而事实上,对于民进党当局所谓中立机关的争议就没有断过。此前岛内亲绿民调机构台湾民意基金会曾对所谓促转会等独立机关展开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不相信这些独立机关不受政治力干预的台湾民众超过5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方案出炉后,各方的批驳声浪纷至沓来。很多台湾网友痛批民进党当局正事不会干,只会搞意识形态;

有网友质疑民进党是在通过搞意识形态的东西用来转移施政乱成一团的窘境,对岛内民众和经济毫无帮助;还有不少岛内网友认为,岛内疫情当头,此事并非当务之急,民进党当局应当先把受疫情影响的民众生计搞好。

许是收到党外和党内批评声浪影响,民进党当局目前为止还没有强制迁走中正纪念堂里这座蒋介石铜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蒋介石铜像的“拆迁史”

在过去,台湾的大街小巷,包括广场、火车站等众多公共建筑前,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蒋介石铜像,这已成为台湾政治文化的一大组成部分。

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前身穿中山装、手柱拐杖的蒋介石铜像;基隆火车站前头戴大盖帽,身披军装大氅的蒋介石铜像;白莲县手拿公文包、遥望大海的蒋介石铜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时期,对于蒋介石的个人崇拜达到了顶峰。岛内学校、图书馆等机构为了表示爱戴与忠诚,也纷纷为蒋介石塑像。

当时学生每天进入学校时,必须对塑像行礼。据说,在蒋介石去世后,台湾岛内留下了将近有4万多座“蒋公像”,平均不到一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其数量之庞大不禁令人咋舌。

大约在2000年前后,随着去蒋化政策推行,大部分蒋介石雕像被分批拆除,目前岛内只剩下900多座铜像。

这些铜像大多具有较为强烈的象征和代表着当时社会发展的命运,所以后来其中有一部分转移到了慈湖纪念雕塑公园,这些姿态神情各异的雕塑串联在一起,非常有后现代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如今,去除蒋介石铜像的行动愈演愈烈。去年,台湾内政部为了鼓励这项行动,拍板定下了1000多万元的拆除预算。他们提出,每拆除一件蒋介石铜像,政府将给予最高10万元新台币的补助。

在这样大手笔撒钱“拆迁”铜像的政策指引下,大量曾经耗费台湾百姓血汗钱建立起来的蒋介石雕像都被丢尽了旧货市场。

斑驳的铜像随意地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其中有很多都缺胳膊断腿,这些痕迹都记录着历史的风云变迁。蒋介石铜像的由盛转衰似乎也象征着国民党的“潮起”与“潮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后,在岛内实行独裁统治。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这两位铁腕统治台湾的几十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

当时大量的所谓的可疑共产主义者被处决,还有许多人在监禁期间死亡。在两蒋相继故去后,曾经占有中国近代史重要一页的蒋家逐步走下历史的舞台。

而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民党在竞选中失败下野,之后政党轮替,民进党上台执政。从那以后,各地矗立的蒋介石铜像纷纷拆除,面临回炉炼铜的命运。

蒋介石铜像的拆除计划,不仅受到了民进党当局的大力支持,更是令广大台独分子拍手叫好。这些独派分子假借“去蒋化”的名头,对蒋介石雕像扔生鸡蛋、泼墨汁,更有甚者,实行砍头行动。其中典型代表就是发生于2018年的“慈湖蒋介石陵墓泼漆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里,十几位来自“独派”团体的青年带着几桶红色油漆潜入蒋介石位于慈湖的陵寝,将红漆泼洒在蒋介石棺柩上,并嬉闹着叫嚣:“要把象征受难者鲜血的红漆泼洒在棺柩上!”

而陵墓内的保安由于担心触怒这些青年从而引发更激烈的冲突,只敢在远处唯唯诺诺地劝阻,压根不敢靠近他们。

蒋介石希望自己死后能落叶归根,但当时的政治局面显然不允许。而在蒋氏家族的故乡在浙江奉化有一种习俗:假如在异地他乡去世,要以一种“浮厝”的方式对棺木先进行处理,等待回家乡安葬,而这种方式并未将棺木埋入土内,而是将棺木垫起,离开地面三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由于蒋介石陵墓安葬方式的特殊,只是将棺木垫起,并未有过多遮挡,所以这次泼洒在棺木之上的红油漆对棺木的破坏是十分直接的,甚至等专家来检查时发现,红漆早已渗入到棺木内部。

就在在法院开审该案件期间,又有同党派的青年闯进了台北市中正纪念堂,对着蒋介石的铜像泼洒红漆并高喊去除“支那威权”“创建台湾共和国”等口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些青年的口号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这些破坏蒋介石铜像的行动到底是为了所谓削弱蒋介石家族在台湾的威权,还是更深一步的磨灭整个台湾地区和中国联系,实现“去中国化”。

与其说是反对威权,去除蒋氏家族“白色恐怖”的阴影,倒不如说民进党和台独分子其实是潜移默化地铲除台湾的历史,删除台湾地区和中国的关系,从而在文化方面实现“台独”,企图最终实现创建所谓的台湾共和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推动两岸融合,维护和平发展应当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国家领土不可分割,台湾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文献:

[1]蒋家在台潮起潮落[J].华人世界,2007(3):12-13

[2]林连金.台湾变亚洲「砍城」[J].两岸关系 ,2017(5)

作者:延津

编辑: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