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一个海边小镇转了一天,为这个小镇所深深感染。这个小镇就是汕尾市捷胜镇。

捷胜,从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大捷,胜利。一查资料,果不其然,这个镇的名字果然与军事有关。

明朝的地方军事体系的层级是这样的:都指挥使司(战区,都指挥使正二品)——卫所(卫指挥正三品)——千户所(千户正五品)——百户所(百户正六品)。

全国共有16个都指挥使司,广东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即为广东都指挥使司。广东都指挥使司共下设十五个卫,五十一个千户所。

明朝初年,倭寇屡屡骚扰东南沿海。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在广东都指挥使司辖区内设置碣石卫,以巩固海防。碣石卫内设中、左、右、前、后五个千户所,外辖甲子、捷胜、平海三个守御千户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子千户所位于汕尾市陆丰的甲子镇,平海千户所位于惠州市惠东县的平海镇,捷胜千户所位于汕尾市城区捷胜镇。这三个千户所均位于半岛,卡住当时的重要水路。

位于我们惠州境内的平海千户所,其实在建立后不久,就从惠州卫划给了碣石卫统辖,这也是当时为了巩固海防,统一指挥沿海卫所的需要。

至于"捷胜"一词的由来,是因为朝廷取"捷报频传,保家卫国,抗'倭'必胜"之意,而特地命名的。

据记载,捷胜千户所周长472长,比我们惠州人所熟知的平海古城略小。捷胜千户所的原址,就是今天的捷胜镇镇政府所在地。目前,仅留一段残墙,供后人凭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捷胜镇得名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了,但这个地方的先民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拥有相当程度的文明。

1938年,意大利神父麦兆良经经过多年对捷胜镇沙坑北、沙坑南等遗址的考古研究,提出“沙坑文化”的概念。本世纪初,广东省文物部门通过对沙坑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作鉴定,确认沙坑文化可以上溯至五千多年前,为新石器时代的历史遗存。为保护距今有5000至6000年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遗址“沙坑文化”,当地政府修建了沙坑文化博物馆。

捷胜镇还有唐宋元时期的海底城寨、大石牯古村落及茅埔墟镇等遗址。

时光飞逝,今天的捷胜镇更令人流连忘返。从捷胜出发,驾车十几分钟,我们可以到著名的网红打卡地——海上古堡。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拍打着厚重的礁石,冲击着布满沧桑的古堡,让人感慨顿生。岁月流转,世事都是白云苍狗,好好活着,一切都好。

漫长的海堤,把我们引到了风车岛。千年的潮汐静静拍打这片土地,风叶呼呼转动,是风动,是心动?流年中,我们又何必在意得失?

逝去的时间,沉淀的是历史,这就是一个小岛给我的启示。

敬请关注,感恩遇见的每一个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