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时间,美国在欧洲的“代理人”持续发力,尽全力破坏中欧经济关系,制造脱钩。在电动汽车领域,更是阻挠中国进入欧洲市场,甚至要求征收巨额关税。如此背景下,德国总理朔尔茨前段时间亲自带团访华,也暴露了欧洲政治如今的撕裂。眼见一计不成,美国再次布局。一份特殊的报告出炉,美国向欧洲代理人打出信号弹。

这个事情要说,还是挺复杂的。最开始,是美国一个咨询公司“荣鼎集团”出具了一个极其偏颇和针对性的报告,暗示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洲市场,会给欧洲产业带来极大冲击和动荡。甚至还沿用了前几个月,欧盟和美国不断炒作的“中国补贴论”,说征税低了,这些中国企业依旧能赚到可观利润。因此,按照可能的损失,应该向中国征收50%的巨额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就报告来说,不过是一个美国公司捕风捉影的报告。但是却开始由英国媒体《金融时报》进行转载,在欧洲开始大加宣传。鼓动欧洲舆论,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洲市场,让欧洲正在从内燃机汽车转向电动汽车的车企面临威胁,这会导致欧洲大规模失业。走到这一步,这背后的阴谋已经浮出水面。这完全就是一个由美国发动、欧洲部分媒体策动的舆论战。

这场舆论战的背后,是配合、鼓动美国在欧洲的代理人,更好的推动中欧脱钩、全方位遏制中国打开欧洲市场的计划。而这份报告,就是绕过德国、法国这些具有欧洲话语权的国家,直接引导舆论、民众,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弹”。

直观地说,美国不想让中国进入欧洲市场,还有很大一个原因,是这一步棋带来的后续情况。欧洲的电网乍看起来起步比我们早,但是和美国类似的去工业化,并没有让欧洲的电网技术更进一步,反而是因为围绕环保的大量“政治正确”影响,削减了很多传统发电站。换句话说,如果中国电车大规模进入欧洲市场,以欧洲的现有电网是难以承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以中国电网技术标准为蓝本的电网改造、建设,广泛在欧洲铺开。这一点对美国来说,非常危险。因为美国在欧洲市场是存在很大占比的,一旦应用中国的电网标准,代表着美国很多企业的产品,也将不得不应用中国的标准。走到这一步,要命的就来了。要么美国本土也应用中国电网标准,要么,就是美国这些仅剩的制造业,也得撤离美国本土。这对美国来说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尽管这个事情里面,“需要保护”的对象,并不认为自己需要保护,反而是多次呼吁欧盟开放市场,愿意和中国车企平等竞争。但是美国这些年在欧洲深耕细作出来的代理人们,依旧把持着主流意见和权力。配合遏制中国开拓市场,可能只是时间问题。而对于国内那些依旧热爱、信仰西方自由市场的某些群体来说,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