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第一天去育英小学上学。

主席对她千叮咛万嘱咐:“不要搞特殊,不要在学校说爸爸的名字,能做到吗?

李讷立马点头答应,开开心心地跟着秘书去学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她万万没想到,为了完成和主席的约定,她上学第一天就被同学笑话、被老师点名批评……

一回到家,李讷就忍不住哭了出来,主席得知原委后也跟着落泪,对女儿道歉:

“都是爸爸不好……”

李讷这一天究竟在学校遭遇了什么?为什么会让主席也忍不住落泪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爸爸,散步去

作为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无疑是特殊的。

和哥哥姐姐们不同,父爱从没有缺席李讷的童年。李讷出生于1940年的延安,此时战争局势已较为稳定,后方也安定了下来,李讷有了一个安稳的成长环境。

另一方面,主席的几位子女因为各种原因都没能在他的身边长大,这一直是主席心里的一大遗憾。李讷出生后,主席也有意补偿,想要最大程度地扮演好父亲这个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讷的名字出自于《论语》中的一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主席非常喜欢,简单解释就是“少说话,多做事”,非常符合他的习惯。

李讷和李敏这两姐妹的名字同出一源,而李姓则来源于主席曾经的化名“李德胜”,用这个姓也是为了保护孩子们。

延安时,李讷拥有不小的“特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能够随时出入毛主席的办公室,让这位伟人放下手里的工作陪她玩耍。

这一点被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发现后,他们如获至宝,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原来,主席一工作起来就容易忘记时间,经常待在房间里一天都不出来。大家担心主席的身体,常常劝他注意休息。可主席总是要么一口一个“公务要紧”,要么口头答应了、身体却不动,这让众人都没办法。

直到发现小李讷的“特权”后,这一情况才得到改善。

每当工作人员想让主席休息休息时,他们就会找来李讷,让她去把主席拉出房间去散步。

因此,李讷在延安对父亲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爸爸,散步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女儿一出现,主席紧皱的眉头就会放松,笑呵呵地抚摸女儿的头。

李讷则伸出手,拼命拽着主席的手指头往外面跑。正是因为有了李讷,主席才多了些休息的时间,大家才更放心他的身体。

主席对小孩子格外地有耐心,总是愿意陪他们一起玩。

一次,主席见延安的小朋友们在用泥巴建房子,竟然和他们一起玩了起来,还教他们做窗户。

小时候的李讷爱听戏,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也不睡,硬是缠着父亲要听完。其实李讷看不太懂,她每次都要问一句:“这是好人还是坏人?”

如果回答是好人,她就能安心去睡觉;如果是坏人,她就非得看到坏人被惩治才满足。

主席抱着李讷,意味深长地对身边的同志说:“连这么小的孩子都知道要分清好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同时也是普通的。

从小,毛主席就不允许李讷被特殊对待。前方战事吃紧后,延安的伙食标准下降了很多,从每餐都有小米粥变成了顿顿不离黑豆。

有人想给李讷加餐,被主席批评,他让女儿自己拿着碗去打饭。李讷乖乖地去排队、打饭,她心里并不觉得受委屈,反而因为和大人们一起吃饭觉得新鲜。

1947年,中央下令撤离延安。李讷年纪小,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记得自己被绑在马背上,一路睡过去了。

在李讷的印象里,延安的小朋友们都一样,没有谁会因为父母是谁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李讷这才发现自己的父亲有些不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逐渐长大

1949年后,李讷跟随家人搬到了北京生活。此时她也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了,主席怕她暴露身份被特殊对待,每次填家长信息都是写其他人的。

李讷第一天去上学,主席就跟她约定不能说爸爸的名字,却给女儿带来了麻烦。

育英小学里有很多高干子女,有些小小年纪已经学会了攀比,互相比较父母的职位高低。

李讷那时身上穿的衣服都还带着补丁,看起来家境不怎么样。当有小朋友问她父亲是什么职业时,李讷想起了父亲说的话,又想起他曾对自己说工人最伟大,就脱口而出:

“我爸是工人,锅炉工!”

小朋友们不觉得锅炉工有什么了不起,不少人笑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讷心里生气,却没办法回击,只好把委屈憋进肚子里。

等上课时,李讷惊讶地在课本上看到了父亲的名字,而且出现的次数还不少。

当老师要求大家一起读课文时,李讷总是有意地不读父亲的名字,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想让李讷跟大家一起读,可李讷总是不配合,死活不愿意读毛主席的名字。老师顿时生气了,对李讷进行了批评教育,还想要通知家长。

面对老师的批评,李讷无言以对,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却又一个字都不说。

等放学回家,主席春风满面地迎接女儿,李讷却“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主席得知女儿为什么痛哭后,他也有些后悔,连忙向李讷道歉,眼泪忍不住也流了出来。

后来,这件事情得到了妥善处理,李讷在学校也不避讳提到父亲的名字了。

主席对李讷的爱并没有减少,他一直都很关心女儿的成长和教育问题。

上学的第一天,秘书开车送李讷去上学,主席得知后立马就不高兴了。

这不是典型的特殊对待吗?当他得知中南海很多小孩都乘小车去上学时,就提了个建议,此后孩子们就有了“校车”,每天早上都有一辆大车来接他们上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李讷的成绩一直很优秀,在学校也能够助人为乐,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可由于从小到大身边接触到的要么是高级干部,要么是高干子弟,李讷即使对自己要求很高,但内心多少还是有些不够成熟。

这种情况在她考上北大后才有所好转,班上的同学大多都是出自普通家庭,和他们的交往让李讷真正地接触到了群众。

特别是雷锋同志的事迹传开后,李讷忍不住把自己和他对比,忍不住羞红了脸。

李讷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决心改变自己,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她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写成了信,寄给父亲。

主席看了信后,心里十分欣慰,觉得女儿终于长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大离家比较远,李讷每次放假回到家,天都已经黑了。

主席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看不过去,想要派专车接送李讷,结果不仅主席不同意,李讷本人也拒绝了。

李银桥一番好意,却被两人同时拒绝,心里又好气又好笑。

三年困难时期,主席主动缩减了自己的食物定量,每天不吃肉蛋,只吃青菜。只有李讷回家了,他才让家里做点好吃的,看着孩子狼吞虎咽。

李讷对家里的情况不太清楚,以为家里的饭菜一直都是如此,后来得知真相后就一直很羞愧。

对于子女,主席一贯是身教大于言传,李讷陪在他身边最久,耳濡目染下也逐渐被影响了,想要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情与挫折

1965年,李讷从北大毕业后,去了《解放军报》当编辑。当国家开始呼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用双手一起建设新社会时,李讷立马积极响应。

很快,李讷就被安排到了井冈山干校,在这里和其他知青一起劳作,这样的日子虽然劳累,却让李讷感到充实。

其实,主席的内心也希望李讷能更深入地贴近群众,最好另一半就是普通劳动者。毕竟女儿也30岁了,也该有属于自己的家庭。

李讷也明白父亲的意思,对他的安排并不反感。

就这样,李讷在建设祖国时认识了许多朋友,其中,一个叫小徐的青年引起了她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徐是工农的后代,根正苗红,加上人长得清秀、性格开朗,李讷不由自主地对他有了好感。当两人走到一起时,主席并没有反对,只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获得幸福。

很快,热恋中的两人决定携手一生,他俩就在干校举行了婚礼。主席当然想要来现场参加女儿的婚礼,奈何实在是走不开,只好托人送了礼物过来。

新婚之夜,夫妻两人打开主席送的礼物,映入眼帘的是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李讷心想:不愧是父亲。

结婚一年后,李讷生下了一个孩子,名叫徐小宁。孩子的出生,一度让他们的生活充满欢声笑语,可紧随其后的就是矛盾、争吵和隔膜。

这对夫妻终于还是彼此厌弃了,再也没有办法住在同一屋檐下,他们选择了和平分手。李讷坚持要自己带孩子,其他的都无所谓。

主席得知女儿离婚的消息后,不禁自责起来:“怪我,我答应地过于草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主席的女儿,李讷继承了父亲要强的性格。虽然是一个人带孩子,她却没像任何亲友寻求帮助。

70年代的北京,一个女人想要独自抚养儿子长大,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李讷那些年很不好过,家里只有一床被子,冬天也只能母子二人挤在一起取暖。她每天早出晚归,全靠卖菜勉强维持生活。

这些难关,李讷全都挺过来了,可当她听说了一个消息后,却差点晕倒在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走了以后

1976年的一天,李讷早早地出门卖菜,骤然听到了一个让她几乎心碎的消息——主席去世了!

那个对她言传身教,教她怎么做人,曾经牵她手的父亲去世了!

李讷不知道自己要怎么面对这残酷的现实,她几乎要昏过去了。幸亏她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孩子还小,这是她这辈子的希望,她还不能倒下。

亲友们都很担心李讷,觉得她应该有一个新的家庭。李讷连忙拒绝,表示自己不能拖累别人,年纪大了还带个孩子,没必要让别人也遭罪。

这件事一拖再拖,一直到1983年才解决。主席以前的护卫队长李银桥把王景清介绍给了李讷,说他是信得过的人,让两人先接触接触。

王景清也是个实在的人,一到李讷家就帮她修窗户,默默地干起了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在儿子也同意的情况下,李讷和王景清走到了一起。夫妻俩年纪都不小了,都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都想要好好过日子,因此婚后的生活一直很和谐。

在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之后,李讷没有忘记父亲对自己的教导,她开始帮助起了需要帮助的人。给孤苦无依的流浪汉送食物和衣服,为孤儿捐款,李讷把自己多年来攒的积蓄花在了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身上。

2008年汶川地震,李讷捐了十万元。2023年河北水灾,李讷又捐了一万元。

这些数字和明星企业家的捐款相比自然微不足道,但都是她用自己的劳动得到的报酬。

这位老人家今年已经84岁了,就在前几年还失去了老伴王景清,再次经历了失去至亲的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李讷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念——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主席对她的要求也并不高,只是做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就好。

身为毛家人,李讷并不觉得自己哪里特殊,她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劳动者而已。她和很多人一样,怀念毛主席,唯一不同的是,她的怀念中还夹杂着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