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了1号文件,文件上只有两条内容:

第一、经毛主席提议,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由华国锋同志担任国务院代总理; 第二、由陈锡联同志负责指挥中央军委工作。

这个文件一出,不少人议论纷纷,由华国锋担任代总理大家还算能接受,毕竟他的资历和功勋都摆在那里。可是由陈锡联接替叶剑英主持军委的大局,大家就无法表示同意了。

当时有不少人的能力和资历都在陈锡联之上,那么毛主席为何执意要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呢?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考虑和深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剑英

毛主席和叶剑英的交往

叶剑英出生于广东梅县,他和毛主席的交往要始于中央苏区时期。1931年初,刚刚从苏联学习回国的叶剑英从上海秘密进入中央苏区,随后担任总参谋部部长等职务。

叶剑英虽然是刚刚抵达苏区,对党内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但在第二、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他清楚的认识到毛主席的战略战术的灵活机动,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当毛主席提出的想法不受其他领导人同意的时候,叶剑英却旗帜鲜明地支持毛主席的正确意见。

叶剑英是从正规军校毕业的军人,同时也是粤军名将、黄埔教官,还参加过东征和北伐,策应过南昌起义,是广州起义的副总指挥,还在苏联学过习。因此当叶剑英以这样的资历来支持毛主席的时候,这对于毛主席而言犹如雪中送炭。

毛主席曾动情地说:“二次反‘围剿’的时候,支持我意见的人并不多,叶剑英算是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在长征中,叶剑英曾3次帮助毛主席脱险。

第一次是在遵义会议之后。当时遵义会议刚刚结束,毛主席等人在土城突然遭到敌军一个连的袭击,情况十分危急,幸好叶剑英及时率领通信排将敌人打退,令大家转危为安。

当时大家纷纷说道:“好险啊,还好叶参谋长及时赶到,不然我们就要吃枪子了!”

第二次是在打鼓新场附近。那天中革军委在打鼓新场附近召开重要的军事会议,没想到敌机突然出现在上空。刚好坐在门口的叶剑英一边朝着毛主席大喊:“主席快跟我来!”一边拉着毛主席跑到屋外躲避,这才避免毛主席陷入危险中。

第三次是在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那天叶剑英获得张国焘想要谋害毛主席等人的电报,于是火速去向毛主席报告,令毛主席以及党中央成功脱离危险。

多年后,毛主席回忆起这件事还对别人说:“叶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立了大功,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了(指了指自己的脑袋)。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更是救了我们这些人!”

毛主席是一位知人善用的统帅,他善于提前谋划部署工作,并选择最合适的干部去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1948年,战争形势的发展令我党我军需要更多的军政干部,于是毛主席亲自点将,让叶剑英担任华北军政大学的校长。叶剑英接到命令后没有一丝怨言,毫不犹豫地收拾好行李前往华北军政大学。

当古都北平即将解放的时候,毛主席再次点将,让叶剑英担任北京第一任市长。由于叶剑英曾担任过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首席代表,因此他对北平各方面的情况都是比较熟悉的。

除此之外叶剑英还善于做统战工作,富有文化修养,为人平和且不走极端,这些性格特点和素养对于保证我军对北平的和平接管、和平改造等都非常有利。

当解放军即将打到广东的时候,毛主席又亲自发布命令,将叶剑英从北平派去广东,担任华南分局第一书记,领导指挥两广以及海南岛的解放战争。

毛主席这样做也是有深意的,首先叶剑英是广东人,和其他将领相比,更加熟悉广东;其次叶剑英在广东有很深厚的人脉关系和社会基础,也有利于领导好岭南这块和内地不同的沿海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剑英

事实证明,毛主席这一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叶剑英在广东的工作确实可圈可点,非常符合广东的实际问题。

有一次叶剑英外出开会归来,在途中却遭到暗藏特务的偷袭,特务连开三枪,非常幸运的是没有一枪打中。市公安局立即将这一情况汇报给华南分局和党中央,毛主席知道后十分关心叶剑英以及其他同志的安全。

毛主席一边指示公安部门加紧采取反特措施,一边给叶剑英发去电报,叮嘱他务必注意安全,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露面、演讲等。

叶剑英对毛主席的关心由衷地感谢,随后回电:

“十分感谢主席对我以及华南分局同志们的关心,我们已经遵循您的来示,提高警惕,加强保卫,避免遭到暗算。同时还加强了侦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破案!”

叶剑英足智多谋,照常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仅有效地打击了敌人的破坏活动,还迅速稳定了广东的社会秩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剑英和女儿

20世纪60年代初,刚好是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叶剑英的爱女叶向真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因为长时间吃不饱饭而营养不良。叶剑英看着女儿那苍白的面容和虚弱的身体,一时间也有些难受。

刚好这天下午叶向真没课,于是便回家和叶剑英一起吃饭。叶向真在学校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一看到桌上的饭菜,她便端起碗开始狼吞虎咽起来。过了一会,叶向真发现父亲没有动筷子,只是用一种异样的神情看着自己。

叶向真不解地问:“爸爸,您怎么不吃啊?您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叶剑英有些难过地说:“女儿啊,你知不知道,主席已经好久没有吃肉了,当炊事员将肉端给他,他却说老百姓们都吃不上肉,我怎么能吃肉呢?他是我们的主席,是我们的领袖啊,连他都不肯吃肉了……”

说着说着,叶剑英的声音渐渐发抖,眼眶也有些湿润,他对毛主席的感情,在女儿的面前一览无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邓小平、叶剑英

毛主席临终前,为何将军权交给陈锡联?

1966年5月,叶剑英第一次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他在毛主席的信任下,将坚定的原则性和高超的灵活性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军队的稳定和建设作出了特别的贡献。

毛主席曾称赞叶剑英:“大事不糊涂。”对叶剑英来说,这个“大事”就军队建设而言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1971年林彪逝世后,毛主席任命叶剑英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1973年中共十大后,叶剑英成为中共中央的副主席。叶剑英和毛主席都很看重邓小平的才干,于是叶剑英向毛主席建议,让邓小平主持军委的工作。

1974年,毛主席谈到第四届全国人大的人事安排时曾说:“总理还是我们的总理,邓小平做第一副总理,这是叶剑英同志的意见,我也是赞成的。”

毛主席一直都在考虑如何保持军队的长期稳定,如何保证军队的集中统一。就在这个时候叶剑英和邓小平向毛主席提出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建议,毛主席听后点了点头,然后采纳了这一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剑英和邓小平

1975年,叶剑英和邓小平一起主持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军委扩大会议。叶剑英遵循毛主席的“军队要统一”“军队要整顿”的指导方针,在会上就国际形势等问题作了重要的讲话。

在叶剑英的主持下,二十几个大单位的领导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这对我军的发展也是比较有利的。

随着周恩来总理的病情越来越重,叶帅便有了辞职的想法,于是便向毛主席和党中央提出了这一想法。而叶剑英提出这一请求的原因非常简单,他想到自己已经身居高位多年,是时候退位让贤,将机会留给年轻人。

最终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同意叶剑英的辞职,并决定让陈锡联接替叶剑英的军委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

1976年2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了1号文件:

第一、由华国锋同志担任国务院代总理一职; 第二、在叶剑英同志生病期间,由陈锡联负责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

这个文件一出,党内议论纷纷,大家对第一个任命都没有异议,毕竟华国锋的能力都摆在那里。大家有异议的是第二个任命,不少人认为陈锡联的能力相对于资历老练的叶剑英来说还不够,而且当时党内还有不少人的能力在陈锡联之上。

当时周恩来刚刚逝世,邓小平的情况也不是太好。毛主席在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是因为当时符合人选的只有张春桥、王洪文、陈锡联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将军权交给陈锡联。毛主席这一决定当然会引起不少议论,而面对这些议论,毛主席只是说了句:“陈锡联从小参加革命,会打仗,还带过兵团和炮兵,在国务院也有个职务,就让他管一下吧!”

而在1976年中央发出1号文件后,叶剑英大多只参加一些中央的会议,至于军队的事情,他基本不再介入。

陈锡联尽管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但他对叶剑英这位老前辈还是十分尊重的,在军队有什么重大事情,他都会及时和叶剑英沟通。

陈锡联作为我军中著名的“三陈”(陈赓、陈锡联、陈再道)之一,他在主持军委工作期间,尽全力将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既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又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信任。

直到1980年,陈锡联看着中央和军委越来越好,他也没有贪恋权力,而是辞去了军委大权。这也难怪邓小平会说:“陈锡联这个人是没有野心的。”

1981年,邓小平被推选为军委主席,至此毛主席的布局彻底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等人

陈锡联有何能力?

相信大家对毛主席、叶剑英元帅、邓小平同志都是十分了解的,那么我们就来讲一讲能被毛主席选中的陈锡联上将吧,看看他究竟有何能力能让毛主席在临终前选择他。

陈锡联1915年出生在一个十分贫穷的家庭,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年幼的他就被送到地主家放牛,寄人篱下,食不果腹。

大革命失败后,反动势力越来越嚣张,革命力量不断积聚。乡间的革命宣传和活跃的游击活动激发了陈锡联报国杀敌的决心,尽管母亲反对,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

1929年蒋介石在军阀混乱中打败桂系军阀,随后对鄂豫皖边区根据地进行“会剿”。不久后,陈锡联所在的游击队加入红军,而陈锡联也成为红军中的一员。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红军首长见陈锡联年龄小、个子也矮,便拒绝接收他。不过最终在游击队同志的帮助下,陈锡联得以留下来放马。由于陈锡联有着坚决革命的心,同时机灵勇敢,因此他很快被破例留下,成为一名红军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到1931年,国民党反动派对鄂豫皖边区发起了第一次“围剿”,我军经过两个月激烈的战斗,最终获得胜利。其中双桥镇战斗是规模较大的一次战斗,敌军派出的是第34师。

陈锡联所在的连队经过顽强拼搏,成功攻下双桥镇,并活捉敌34师师长岳维峻,这也是工农红军成立以来活捉的第一位敌军师长。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黄安成立,陈锡联被编入第4军第10师第30团政治处,担任通讯班的班长。

第三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气急败坏,集结30余万兵力亲自出马,并于1932年8月开始第四次“围剿”。当时陈锡联担任红10师第30团特务连的指导员,在之后的战斗中,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的战士们向前进攻。

面对敌军的不断增援,我军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据地,随后转入川陕。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后,用很短的时间就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这一举动也令四川军阀十分恼怒和恐慌。

不久后蒋介石也得知了这件事,他命令第29军的军长田颂尧集结6万的兵力,兵分三路对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围攻。担任第30团1营政委的陈锡联苏还不在山上坚守,田颂尧部连续进攻两天,一无所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战士趁着雨夜开始反攻,敌军仓皇迎战,一触即溃。不久后红四方面军进行大规模的扩编和整顿,陈锡联当选第30军第88师第263团的政委。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我党从民族利益出发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并将陕甘宁边区的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陈锡联担任团长。

在华北战局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师长刘伯承率领769团和前方指挥所组成先遣队,随后向山西挺进。

1937年10月16日,陈锡联率部来到苏龙口村一带,当时忻口战役打得十分激烈,苏龙口则在忻口附近。陈锡联通过观察,判定附近必定有日军的机场。

随后陈锡联拜访了国民党晋绥军团长、询问附近的老乡以及进行实地侦查,也掌握了阳明堡机场的内部部署和外部戒备等情况。陈锡联经过仔细的研究和周密的安排,决定夜袭机场,将敌机摧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19日晚上,部队急速前进,并按照部署进入战斗状态。11连在10连的掩护下向敌机发起进攻,将手榴弹塞进机舱,从而引爆敌机。一时间整个机场都被浓烟和烈火所笼罩。

任务顺利完成,陈锡联不再恋战,果断率部撤退。此次战斗用时不到一个小时,就干脆利落的摧毁了24架敌机。

1938年3月,刘伯承和邓小平采取“攻点打援”的政策,在山西境内取得神头岭大捷。在此次战斗中,刘邓部署以679团为左翼队,其中一部于16日拂晓前袭击日军的重要补给线,主力部队则伏击涉县前来支援的敌军;以陈赓部第386旅3个团为右翼队,在黎城的神头岭伏击前来支援的敌军。

结果不出刘邓所料,成功吸引潞城前来支援的敌军,共有1500余日军落入刘邓的圈套中,仅有100多人逃生,80多名日军被俘虏,这就是比较著名的“神头岭之战”。

由于涉县方向出援的敌军比较狡猾,所以陈锡联所率领的679团的战果不是很大。这也令陈锡联和部下有诸多“抱怨”:“我们只啃上了骨头,没有吃到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

邓小平听后则公开访华:“陈锡联这门‘钢炮’是不会闲着的,总有他开火的时候。这样吧,下次就让他吃点肉,但他啃骨头的劲头可不能丢!”没想到,仅仅过去半个月,邓小平就让陈锡联成为那个吃肉的人。

“神头岭战斗”后,日军一边向晋南东城镇要地进攻,一边向邯长大道突进,很快就占领了临汾。一时间,从邯郸到长治,从长治到临汾的公路都成为日军进犯黄河各渡口部队提供后方支援的重要交通线,运输也是十分繁忙的。

根据当前掌握的敌情,刘伯承、邓小平等人决定以主力于涉县西南的响堂铺,伏击敌军往返的运输部队,以此断了敌军前方的补给。在战斗开始前,邓小平亲自来到769团给战士们打气:

“上次神头岭战斗你们还对师里有意见,说只啃了骨头,没有吃上肉。这次可是一块大肥肉,但肯定会连着骨头的,如果没有啃骨头的劲头,这块肉是很难吃下去的!”

邓小平说完这句话后,意味深长地看向陈锡联,陈锡联当即明白,表态道:“请邓政委放心,我们769团保证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3月31日,日军180辆汽车以及掩护部队进入我军的埋伏圈,邓小平和徐向前命令771团放过前面100多辆汽车,让他们进入陈锡联769团的主力伏击区。

等到日军的全部车辆都进入伏击区,邓小平和徐向前下令开始猛攻。经过两个小时激烈的战斗,我军成功歼灭日军400余人,摧毁车辆180辆,缴获不少枪支弹药,这就是著名的“响堂铺之战”。

在这次战斗中,陈锡联所率领的769团成功摧毁日军100辆汽车。战斗结束后,部队照常举办庆功宴会,邓小平十分高兴地说:“陈锡联有吃肉的胃口,更有啃骨头的劲头!”

在紧张的战斗生活中,陈锡联会利用空闲时间向领导以及同志们学习知识,他小时候由于家境困难而很少读书,长大后又因为连年征战没有读书的机会。

幸运的是陈锡联遇上了好领导,他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领导下不仅学习打仗,还习得了许多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3年8月,陈锡联前往延安,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陈锡联遇到不会的问题,还会向毛主席请教,由于陈锡联和毛主席并不熟悉,便邀请和主席关系好的陈赓一起去。

也许是陈锡联太过紧张了,毛主席为了让他放松,热情地拉着陈锡联的手说:“你就是陈锡联啊?我听说过你的名字。”毛主席还关切地询问陈锡联的家庭、学习等情况。

在接下来的解放战争中,陈锡联先后参与指挥了挺进大别山、解放宛西九县、淮海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5年,解放军实行大授衔,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一家

1959年10月9日,国防部奉周恩来的命令,任命陈锡联为沈阳军区的司令员。1973年根据毛主席的提议,陈锡联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75年,任命陈锡联为国务院副总理,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工作。

1976年2月,在叶剑英生病期间,陈锡联在毛主席的任命下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也得到了叶剑英的大力支持。

1980年1月,陈锡联辞去一切职务,1999年6月,陈锡联因病逝世,享年85岁。#深度好文计划#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