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数字罗塞塔计划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劳动最光荣,双手创造美好未来 —

劳动节到来之际,

向所有辛勤付出的劳动者们,

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今天我们来聊聊运河上

曾经最美的劳动者们——船工,

无论白天黑夜,

无论风平浪静还是波涛汹涌,

面对恶劣的天气、

复杂的水情,

用勤劳的双手和坚定的信念,

为人们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

保驾护航!

PART.1

运河上最美的劳动者

船工是漕运历史的重要参与者,明清时期,朝廷对漕运十分重视。永乐年间,建立了职业性的“漕军”负责漕运,但朝廷给予的待遇很差,在运输过程中又时常会出现翻船、漕米受潮等问题,军户就算安稳地把货物运到目的地,也可能会被拉去当替罪羊,因此军户大量逃逸。朝廷不得不雇用游民充当船工水手。明朝中后期,船工水手中已有一半来自朝廷雇用。清初至康熙中期,一艘漕船上额定的十名水手中,除了一名负责人有军籍外,剩下九个都是“临时工”。舵工、水手、纤夫等聚集在一起,人数庞大。

PART.2

运河船工文化

船工在劳作过程中为了方便协作,提高效率,减轻工作的枯燥和无聊,运河号子就在辛苦劳动的运河船工中逐渐流行开来。有了统一的号令,船工们在劳作的节奏和速度上更统一,发力更集中,久而久之,号子就成为了船工们劳逸结合的工具,每当有打篷、拉纤、摇橹、撑篙等耗费力气的情况时,号子声便响彻云霄,真有一番“南来北往船如梭,处处欣闻号子歌”的热闹。

为此,小编收集了运河沿线各地的船工号子分享给大家:

——↘通州运河船工号子

通州运河船工号子是北京市的传统民间音乐,指北京通州到天津段运河(即北运河)的船工号子。种类众多,现已搜集整理出十种二十二首,包括:起锚号、揽头冲船号、摇橹号、出仓号、立桅号、跑篷号、闯滩号、拉纤号、绞关号、闲号。其演唱形式除起锚号为齐唱外,均为一领众和。通州区文化馆的退休职工常富尧先生收集整理了14首船工号子全刊登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志书·北京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市运河船工号子

生活在运河边,天津市西青区档案馆馆长杨鸣起对运河船工号子具有浓厚的情感。经过多番探寻,再现了大运河天津段过去流传的艌船号、打蓬号、拉纤号、起锚号、撑篙号等主要运河船工号子。随后天津市西青区档案馆加大了天津市运河船工号子的挖掘保护整理工作,并计划编纂书籍、拍摄视频将天津运河船工号子传承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舵是险滩,里舵是暗着,顺风顺水过啊,船行万里安……”唱着运河号子的老人王金泉,骑着电动车,拉着老伴儿,走访运河流经地区,静海、通州、廊坊……他边走边问,寻找更多能记起号子的人,探究有关运河的文化。

——↘鲁西运河号子

一条手巾织的新

上织新年迎新春

乾隆乘船北京去

文武百官随后跟

两条手巾织的长

运粮河上运粮忙

江北的焦枣往南运

江南的大米过长江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张秋镇的李龙珠老人传授的一段运河行船号。

元朝初年,会通河开通以后,鲁西成了漕运的繁华河段,每日过往船只一二百艘。由于大运河主要借助南方客水行舟,便决定了漕运“北上顺水,南下逆行”。因此,漕船北上可顺水行舟,也可扬帆行舟;而漕船南下却要逆水行舟,在没有风力可借助的情况下,南下的漕船只有靠人力拉纤行舟,因此,运河号子便产生了。

——↘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

自元、明、清乃至新中国成立之初,故城县的郑口镇、故城镇(旧故城县城)、建国镇一直是商品集散码头。最繁盛时,漳卫南运河故城段一度舳舻相继,帆樯如林,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应运而生。

据说:清末,故城有“走京赴卫”客商学子,返乡后见码头盛景,深感郑口之繁华,可与“天津卫相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沧州运河号子

大约1997年,沧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几经辗转,在位于京杭大运河畔的沧县捷地回族乡,发现了包括赵金岭、买德义在内7名会唱船工号子的老船工,并对号子进行了抢救性记录和整理,那是河北省第一次发现并记录船工号子。

近年来,运河船工号子被整理成文字、音像资料,入选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京杭大运河的一种文化元素留存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亢激昂、节奏鲜明的

运河号子,

是中国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船工们的生活与情感,

是运河上独特的文化现象。

*以上内容整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字罗塞塔计划#文明印记讲述对于人类文明传承与发扬有着深厚积淀和独特价值的藏品、文物、遗迹、事件及其背后的故事,以发掘历史记忆、传承人类文明为己任。

关注我们- 数字罗塞塔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