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题记:

长湖边的野生桑树(摄影:田友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湖边的野生桑树(摄影:田友泉)

2024年“五·一”之际,在湖北长湖之畔的亲戚家祝寿小住几日,欣闻些许当地农事,及沿着湖畔散步,偶遇一桑树……

说起桑树,在史书记载中,三国时就有诸葛亮上书后主提到自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等内容;更有先秦时的《定之方中》写到“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此中虽涉国之祭礼,但与诸葛先生之“桑”,都昭示了此树在古代国家安定、百姓温饱的意义与象征。

对于桑树全株,《本草纲目》中有更加具体、肯定的涵义,“桑可以祛风湿,治风寒湿痹、脚气、浮肿,肌体风痒;根皮可以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肺热咳嗽、水肿喘息……”

我和桑葚树的偶遇,纯属自然。感于史本,兴而记之。

——2024年5月2日,田友泉记于长湖之畔。

长湖之畔的桑树枝(摄影:田友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湖之畔的桑树枝(摄影:田友泉)

长湖和云梦泽

长湖和云梦泽

长湖,位于古云梦泽之间。云梦泽,在有着“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省境内。

云梦泽,又称云梦大泽,是古时对湖北省江汉平原上的湖泊群的总称。

据相关资料记载:长湖是在宋代末期,由古云梦泽变迁而成的长条状河间洼地的大型湖泊。

桑树枝上的桑葚果(摄影:田友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桑树枝上的桑葚果(摄影:田友泉)

长湖位于荆州、荆门、潜江三市交界处,整个面积约为120多-150平方公里,东西总跨度长约29公里、南北平均宽约4.2公里。

长湖历来上接沮漳河水、下以内荆河为出水口,且与长江、汉江、江汉运河、西荆河等湖连通,于荆州市洪湖新滩口汇入长江;现为四湖总干渠渠首,并且具有蓄洪、灌溉、养殖、航运之利……所以不得不提,长湖,是湖北省第三大湖泊。

长湖边的桑树枝(摄影:田友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湖边的桑树枝(摄影:田友泉)

据统计,长湖堤防保护荆州市主城区和四湖流域中区4105平方公里、210多万人、340万亩耕地的安全,以及江汉油田、宜黄公路、沪蓉铁路等大量基础设施。

长湖所在区域在湖北省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重要的粮、棉、油和水产基地。

长湖之畔的水乡田园

长湖之畔的水乡田园

长湖之畔的种养荷塘(摄影:田友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湖之畔的种养荷塘(摄影:田友泉)

长湖之畔,是随处可见成片成片的荷叶,随风荡漾在盛夏的湖面。只是正处在春末之际,湖中还没有出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况。

在长湖边散步时,信步之间,就可见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丛。

长湖边的芦苇丛(摄影:田友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湖边的芦苇丛(摄影:田友泉)

就在芦苇丛的近旁,总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植物,远远地出现在人们眺望的视野中。

等到走近时,突然跳出来一种莫名其妙的久违感。

长湖之畔的野生桑树

长湖之畔的野生桑树

长湖边的野生桑树(摄影:田友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湖边的野生桑树(摄影:田友泉)

长湖之畔的这些可人的小果实植物,不失时机地唤醒着人们童年的记忆。

这些,不正是那童年难忘的味道吗?

长湖之畔诱人的桑葚(摄影:田友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湖之畔诱人的桑葚(摄影:田友泉)

确认过眼神,就是诱人味蕾的桑葚树

还有桑树枝桠上令人垂涎欲滴的桑葚果!

长湖之畔的桑树枝(摄影:田友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湖之畔的桑树枝(摄影:田友泉)

桑树细长的枝条上,缀满了一些红得发紫的桑葚果和一些正待成熟的花青色和淡红色的桑葚果。

偶尔有几枝伸向长湖湖面的桑树枝,稳稳地端持着朴素的果实。

伸向长湖湖面的桑树枝条(摄影:田友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伸向长湖湖面的桑树枝条(摄影:田友泉)
伸向长湖湖面的桑树枝(摄影:田友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伸向长湖湖面的桑树枝(摄影:田友泉)

就像被哺育后长大的孩子,这棵桑树一直没有离开长湖的怀抱。

无论夏秋、还是冬春,四季轮回,雨雪风雷,不曾改变它坚守的位置。

长湖边遒劲有力的桑树枝(摄影:田友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湖边遒劲有力的桑树枝(摄影:田友泉)

当地的老人讲,长湖在若干年前,曾经是万吨级大轮船畅通无阻的航道所在……

不断的雨季汛期和水道淤积导致的变化中,就有了现今所见的湖堤与防护,这也还都是在早些年兴建并加固的,垒了一些石头、加了堤坡固网……

长湖之畔的水乡田园(摄影:田友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湖之畔的水乡田园(摄影:田友泉)

散步时,除了拐弯处的天然泽洼及进出水涵管口连接处,但见一些湖堤的路段大都铺上了砖块。难怪晚餐之后,总有三五成群的附近居民或陪同亲友,一道前往湖岸边踏堤休闲。

附近居民的说法,这些桑葚树是“隔生”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野生”。

长湖边傍生的小桑树条(摄影:田友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湖边傍生的小桑树条(摄影:田友泉)

在湖堤的一些泽围连接处,或者是芦苇丛边上,这类小桑树都有一些散落的分布。

看桑树主要枝干部分的拧扭状,还有抓地的根须,只有粗放性的恣意生长,才能有这般坚韧、顽强……的确应该就是“野生”无疑!

长湖边的桑树枝(摄影:田友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湖边的桑树枝(摄影:田友泉)

这不,妥妥的原生态了吧!

一阵大快朵颐自不消说(此处省略138字!)……

它淳朴的味道没有流失,它清新的模样没有改变,更重要的是:它脚下的位置没有动摇……

长湖边的桑树枝(摄影:田友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湖边的桑树枝(摄影:田友泉)

长湖之畔的生活群落印象

长湖之畔的生活群落印象

与三十几围台的宾客一起,先后享受完当天的午、晚两顿热气腾腾、每桌大小二十道菜肴的寿宴——自然少不了闻名遐迩的荆门鱼糕、蟠龙菜等名菜、狠菜,以及甜馅的寿桃点心,又于热热闹闹的大人与小朋友叽叽喳喳的队伍后面,在摆放高达两米多的七层大蛋糕的桌旁讨了个福气和喜气的“彩头”,才算完成了此次长湖之畔行程的主要任务。

寿星老人的大蛋糕部分(摄影:田友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寿星老人的大蛋糕部分(摄影:田友泉)

想想,祝寿前一天都还在田间地头、灶台院中忙碌的七旬老寿星,待我们告辞之后,又该忙不迭地捡起叉耙或者扫把,到地里或者房前屋后去“热身”干活了吧?

心底里唯愿:辛勤劳作了大半辈子、又时常停不下来的老人们,平平安安,适量活动,健康长寿!

长湖之畔的水稻田(摄影:田友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湖之畔的水稻田(摄影:田友泉)

席间听说,许多从长湖边走出去的人们,大多本本分分、规规矩矩;更有成就事业者,不忘帮带家中亲戚朋友务工、创业……这不就是在坚守着和老寿星一样、比金钱还有价值的难能可贵的根本吗?

虽然,我们常说,不要甘于平庸,要积极向上、勇于拼搏,但也绝不必自命不凡与自视清高——自然的生命如是,像默默奉献果实的桑葚树一样;人类的处世观亦是如此,像老寿星以及长湖之畔群落的朴实人们。

长湖边的桑树枝条(摄影:田友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湖边的桑树枝条(摄影:田友泉)

夏天来了,碧荷与荷花就快要盎然成趣、随风起舞了呢!

那时,“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意境就会自动生成,长湖仍然更将为“千湖之省”的水域平添一些不可或缺的秀姿。

后记:

后记:

长湖边的桑树枝条(摄影:田友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湖边的桑树枝条(摄影:田友泉)

我们在自然赐予的生活中享受甘甜与怡然自得,又必将用永不停歇的手去创造、用永不停歇的脚去前进。

——2024年5月6日,田友泉整理于南海之滨。

【图/文整理:田友泉】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文学、资讯类图文稿,除原创作者作品版权之外,评论及其他文字与编辑图文内容权属归“南粤播报”所有,任何转载请署作者名,并备注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