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净化网络环境,依法打击网络谣言,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德州公安迅速出击,持续对网络谣言保持高压严打态势,重拳治理网络乱象。

案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有网民发布视频称“德州要建高铁南站”。得知这一情况后,民警立即向有关部门进行核实,德州并没有建设高铁南站的规划,也没有在德州南外环附近选址的任何信息,这是一条不实信息。经询问,网民张某对自己发布网络谣言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据张某称,他在网上看到有一款“XXX市南站”视频剪辑模板,抱着好玩的心态,就剪辑了一条“德州市南站”的视频在网上发布,浏览量50余万,点赞量3.2万,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公安机关依法对张某予以行政处罚。

案例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乐陵市公安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乐陵国际机场奠基仪式”、“乐陵市高铁站奠基仪式”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

经核查,网传视频是某一工地的奠基画面,背景板上的文字p图痕迹明显,内容为不实信息。经询问,视频发布者周某、谭某对自己发布网络谣言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

据了解,周某和谭某为吸引眼球,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引发网民关注,造成不良影响,扰乱公共秩序,公安机关依法对周某、谭某予以行政处罚。

案例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河西派出所民警接到辖区某企业负责人刘先生报警称,网络上出现了一条消息说他们工厂爆炸了,而实际上工厂没有发生任何事故,该谣言给单位声誉和职工生活带来了困扰。接警后,民警迅速锁定虚假信息发布者孙某。

据孙某称,他为博取流量,在网上下载了外地化工厂爆炸的视频和图片,并配上“德州市某化工厂爆炸”的文字,发布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上。因孙某发布的信息完全系个人杜撰,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公安机关依法对孙某予以行政处罚。

网络谣言的特点

1来源模糊隐蔽性强

网络谣言的信息来源不明确,通常以若干图片或者视频片段的形式再配上特定的文字出现,图片和视频往往看不出明确的时间地点,只有事件本身,造谣者往往就是借助这种模糊不清的信息断章取义地博取“吃瓜网民”的眼球。

2传播迅速影响力广

当今社会谣言传播方式更加多样,网络谣言借助互联网传播优势,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裂变式传播,快速广泛地抵达受众。成本低,速度快,一张图片或者一个视频短短几个小时就可以成为网络热点事件,影响十分广泛。

3内容荒诞蛊惑性大

标题往往涉及我们当下的生活,容易吸引眼球,危害性极大。等真相浮出水面时,许多网民已经上当受骗。

网络谣言的类别及表现形式

一、网络犯罪谣言

这类谣言一般是捏造一些骇人听闻或令人发指的犯罪信息,引起公众愤怒、恐惧,引发公众对政府、政府工作人员或某些群体的不满,同时也影响当事人的声誉,扰乱他们的正常生活。

二、网络恐怖谣言

这类谣言一般是虚构恐怖信息或危害公众安全事件信息,引发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引起公众对政府管理的不满,影响社会稳定。

三、网络灾害谣言

捏造某种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或者捏造、夸大已发生灾害的危害性信息,引起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四、网络个人事件谣言

网络个人事件谣言针对某些个人特别是名人而编造吸引眼球的虚假信息,侵害当事人隐私,给当事人造成负面影响甚至经济损失。

五、网络食品及产品安全谣言

指捏造或夸大某类食品或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引起公众对该类食品或产品的抵制,导致该类食品或产品生产者、销售者损失。

造谣需承担的法律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五条: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面对“网络谣言”怎么做

谣言止于智者,不盲从听信网络的只言片语,在尚未全面了解信息前,引人注目的内容不要随意编辑、转发,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风,要有求真务实的品质,通过官方等正规渠道了解信息,坚决不做造谣者和传谣者。

1增强自我保护

知识储备越充足,辩证思维就越强,谎言在知识面前自然不攻自破。多读书、读好书,掌握一定的社会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自觉学法守法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享有表达自由的权利,但也要承担起维护真相的义务。对法律心存敬畏,学习法律知识,培育守法好习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我们的家人。

3参与网络建设

你传播的任何一个谣言都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要谨言慎行,拒绝成为“键盘侠”,坚决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每一个网民都有义务抵制虚假信息,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举报虚假信息,不冷眼旁观。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赵帅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