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友:煮饭阿姨

抑郁最严重的时候,我每天躺着内耗,想以前想以后,越想越绝望,躲在被窝里哭,但从不让别人知道。

每天无精打采,我妈问我怎么了,我说心情不太好,她说小孩子哪有那么多心事。

她说,你怎么这么懒,多出去运动一下啊。

我说,我不想和别人说话。

在我“懒”到饭都不想吃的时候,她终于答应我去看医生。

我让医生把我们分开谈话,我不知道医生和我妈说了什么,只知道她出来后表情凝重。

我欣喜得以为她终于重视我的问题了。

直到晚上她把我拉进房间,问我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事。

我不明白她说的“什么事”是什么。我说,没有。

最后她说,过几天带我去给大仙看一下,是不是碰到了不干净的东西。

那一刻我就明白,她永远不会理解我的感受,永远不会理解我的需求。

01你小小年纪怎么会抑郁?

如题,来咨询的95%的抑郁青少年都表示家长对他们提出过这样的疑问。提出这样的疑问,大致原因是家长对抑郁的不了解,以为这是大人才会得的心理疾病。

在家长的眼里,抑郁就只是患者想得太多了,或者就是太脆弱了。甚至有家长也会出现上文中家长的行为,要带孩子去看大仙,以为孩子"中邪"了。当问题超出他们的理解范围,他们会把问题强行放到自己以为的范围里去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孩就不能抑郁吗?小孩就不能有心理疾病吗?在国内,9-18岁青少年抑郁表现的检出率为14.81%,很多学校都设有青少年心理辅导室,但“青少年抑郁”依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与讨论,和成人抑郁患者不同,孩子们与社会连接微弱,难以有效求助,甚至无法意识到自己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的痛苦在无声蔓延。当求助到父母时,以为父母会理解,会拉他们一把,但父母却质问道“你小小年纪怎么会抑郁”,这句质问也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青少年自杀的悲剧发生。

02精神疾病被妖魔化

很多影视剧里的精神疾病患者表现得都十分夸张,让普通人难以接受。这恰恰导致了精神疾病在世人眼中被妖魔化,认为一切精神疾病都会发展为“可云”的样子。

然而详细了解后就会发现,抑郁不同于别的精神疾病。抑郁是一个在大脑中缓慢移动的动机黑洞,它慢慢扩大,逐渐吞噬掉患者的所有动力,让患者持续的情绪低落,对原本热衷的事物逐渐失去兴趣,开始否定自己存在的意义,直到缺席自己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在想抑郁不被人所理解,或许是因为它不像身体的其它疾病,看得见摸得着,但我们必须承认它真实影响着一个人的生存意志。成年人都无法承受抑郁所带来的痛苦,作为青少年的他们,又该如何缓解呢?

当家长们抱着对青少年抑郁怀疑的态度时,不如带着孩子先迈出第一步:去医院做个检查。理解和接纳抑郁是一种疾病后,孩子才有可能改变,才有可能引导孩子认识到“极端行为不是解决痛苦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