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无条件接纳孩子》专栏的第4章,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须要做到无条件接纳,看清楚,是必须。

这一章我们来认识一下市面上对无条件接纳的一种常见误解。

在市面上有很多人,包括很多所谓的老师在反对无条件接纳,觉得无条件接纳会把孩子惯坏。

有这种认知的人,肯定是不理解什么是无条件接纳。

在他们眼里,无条件接纳就是无条件的放纵,就是不管孩子的问题,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就比如说,孩子想不上学就不上学,孩子想玩手机就玩手机……那在父母或者那些所谓的老师看来,这样的无条件接纳是有问题的,就容易把孩子惯坏。

那如果无条件接纳真是这样,按照他们的理解,确实这样的无条件接纳会把孩子怪坏,但问题是这真的是无条件接纳吗?

显然不是的。

为什么我如此肯定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呢?我问大家两个问题,那些反对无条件接纳的人可以回答下:

问题一:心理咨询师是否在无条件接纳患者?

问题一:心理咨询师是否在无条件接纳患者?

如果无条件接纳就是放纵、就是不管的话,那我就特好奇:那些无条件接纳患者的心理咨询师,他们难道也放任患者的问题不管吗?

如果大家接触过一些心理学的理念的,大家就会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所有的心理咨询派系,不管是认知学派,还是精神分析学派,还是人本主义学派,他们都是建立在一个前提基础上的,那就是无条件接纳。

为什么他们特别强调要无条件接纳?其实跟我们上一章分享的内容有些类似,就是只有心理咨询师做到了无条件接纳了,他们才能够赢得患者的配合。

要知道患者来做心理咨询时,他们内心肯定是对心理咨询师存在一些戒备的,因为心理咨询师是陌生人,你会随意的对一个陌生人敞开心扉吗?

那如果患者不想向咨询师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心理咨询师又怎么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呢?

所以心理咨询师就必须要做到无条件接纳,这样才能打破患者对心理咨询师的戒备,也才能更好地完成心理咨询工作。

那问题来了,按照那些反对无条件接纳的人的理解,无条件接纳就是放纵,就是不管,那请问这些心理咨询师还怎么解决患者的问题呢?

难道说心理咨询师要放任患者的问题,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患者还找心理咨询师干什么呢?有钱没处花,烧的吗?

所以显然那些反对无条件的接纳的父母或者老师根本就不理解什么是无条件接纳,然后用错误的无条件接纳解决孩子问题,结果失败了,然后就开始反对无条件接纳了。

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看到的一个新闻,一个小区里有一个大妈,把人家种的洋水仙当作是韭菜,然后割了给孩子包韭菜水饺吃,最后把自己的孩子给毒的住院了,这家人还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反而告人家,让人家出医药费。

那你看,从这个大妈的角度,他的孩子吃了“韭菜”,然后中毒了,那在她的理念里,她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韭菜是有毒的?

但事实上,韭菜有毒吗?肯定没毒,只不过它吃的不是韭菜,而是洋水仙,所以等于他把锅给扣在了韭菜头上。

一样的道理,无条件接纳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父母或者是那些所谓老师不懂,张冠李戴,然后感觉用无条件接纳出现了问题,就开始反对无条件接纳,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二:如何在不接纳的基础上做到接纳的行为?

问题二:如何在不接纳的基础上做到接纳的行为?

我在上一章已经给大家分析了内在本能和外在行为的关系,就是我们的内在本能决定了我们的外在行为。

父母为什么喜欢批评否定孩子?就是因为父母内在本能上不接纳孩子,总是认为孩子有问题,所以基于本能,父母就采用了不接纳的教育方法,于是父母就开始挑孩子毛病,就开始批评指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