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冉燃

前有北邮研究生搞不定中小学科创比赛,后有第3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被指“不像中小学生水平”……青少年科创大赛是否“拼爹”引起广泛关注。

中小学科创比赛的初衷,是激发孩子的科学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发展实践能力。但一个个高精尖深的选题角度、一项项依赖设备物料的完赛作品,难免让人怀疑青少年科创的赛场不再是学生个人实力的比拼,而异化为家长特殊资源的较量。这显然违背公平、公正的比赛立场,尤其会伤害青少年的创新心气和自主能力。呼声强烈的“拼爹”质疑,体现了社会对教育公平的热切期待,需要面对和检视。

青少年科创比赛的结果,应当反映学生个人的创造力、实践力,而非家长关系资源的竞争力。特别是当科创比赛变成特殊资源的竞技场,势必在青少年心灵传递一个信号:成功依赖你拥有的资源,而非你的创意和努力。这不但与创新精神背道而驰,也与公正道德的世界观、公平竞争的价值观、健康积极的成就观南辕北辙。

这也会分散学生对科学和创新的关注。鼓励引导中小学生参与科创活动,是希望他们从中学习如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如果他们凭借身后资源,用深深浅浅的语言描述对孩子而言奇奇怪怪的课题,可能导致他们对科学探索和创新实现的理解产生偏差。即便获得一时的荣誉,长远可能掉入更大的陷阱。

中小学科创比赛应当是一个展示活力、发挥创意的舞台。公开透明、有理有据回应“拼爹”质疑,让比赛回归本质,让创新自主闪耀,有利于真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一代,进而为国家科技创新和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