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增加卒中、心衰、认知功能下降等不良预后风险。多种危险因素如衰老、肥胖、吸烟、代谢性疾病等均在房颤进展中发挥作用。新进研究显示,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强制性脊柱炎等在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亦与房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来自临床研究的证据显示,与普通人群相比,RA患者的房颤发病风险更高,但这一观点目前仍有争议。
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侯应龙教授团队在《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Risk of Atrial Fibrillation: Results from Pooled Cohort Studies an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的原创研究文章,该文章采用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的方法,从临床观察性研究与遗传学分析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汇总了来自美国、丹麦、意大利、英国与韩国的6篇文献,共纳入71902例RA患者与4,567,067例对照者。荟萃分析的结果表明RA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高于非RA患者(RR=1.32,95%CI:1.23~1.43,P<0.0001)。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中,RA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结果来自于FinnGen(377,272名参与者),现有最大的房颤GWAS数据集(1,030,836名参与者)作为结局变量。结果表明遗传预测的RA与房颤的风险增加无显著相关性(OR= 1.009, 95% CI: 0.986~1.032, P = 0.449)。作者又通过多因素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仍未发现RA与房颤风险存在相关。
由于观察性研究与遗传学结果不一致,该团队认为这种差异可能是受到观察性研究的混杂因素、纳入患者的性别、种族以及其他未知潜在因素的影响。此外,由于荟萃分析及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均为数据来源的二次分析,其固有缺陷难以避免。尽管如此,该文章的意义可能会引发学者们对RA与房颤关联的思考与关注,未来对这一问题仍需进行更多的探索与验证。
通讯作者介绍:
侯应龙
侯应龙,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名誉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负责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医学博士,留美学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等课题10余项;指导博士生、硕士生100余名;发表医学论文100余篇,其中在JACC、Circulation AE、Heart Rhythm、Europace、JCE等国际心血管/电生理杂志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7项。
引用本文:Song QY, Shang LX, Zhang YJ, Cui YS, Du JJ, Hou YL.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Risk of Atrial Fibrillation: Results from Pooled Cohort Studies an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 Cardiovasc Innov Appl 2024;9 (1). DOI: 10.15212/CVIA.2024.0006
https://www.scienceopen.com/hosted-document?doi=10.15212/CVIA.2024.0006
CVIA近期文章推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