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官场有个传说,叫做“晚清风流出侯官”。诚然,地处东南一隅的福建侯官,涌现出了林则徐、沈葆桢、刘步蟾等一大批知名人物,但若要论来自侯官的名人中,哪一位对国人思想影响深远,还得属一生充满争议的严复。

曾几何时,严复清末“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他翻译的《天演论》,影响了几代国人。康有为盛赞他是“精通西学第一人”,梁启超也夸他是“于中学西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

然而,晚年的严复,却一改年少时的想要启蒙国人思想的宏图伟愿,做出了一件十分招人非议的事,彻底毁了自己晚节。

那么,晚年的严复,究竟做了什么事?他的一生,又有着哪些传奇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复

01睁眼看世界

如果不出意外,严复本来应该沿着读书人的老路,考科举,中进士,光宗耀祖。

但意外总是在不经意间来临,严复13岁那年,他的父亲在救助一位霍乱病人时,不幸感染病毒不治身亡,养家的重担顿时落到了严复母亲一人肩上。

严复母亲是传统女性,并没有太多的谋生技能。她只能没日没夜地做女红,用微薄的收入供养严复。严复不忍心母亲如此操劳,主动提出愿放弃科举之路,去沈葆桢创办福州船政学堂深造。

福州船政学堂是新式学堂,在当时重视科举的社会风气下,几乎没有人愿意把自家子弟送到这家学堂。而严复之所以愿意来这里学习,绝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沈葆桢在招生简章里提出:凡考取者,饭食及医药费全部由学堂供给;每月给银四两,三个月考试一次,成绩列一等者,可领赏银十两;五年毕业后,可进水师领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月四两银子,足以让严复养活一家人了。为此,严复刻苦准备考试,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船政学堂。

与严复一起入读船政学堂的同学,还有邓世昌、林泰曾、刘步蟾、方伯谦等一大批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群星璀璨之中,少年严复的表现格外亮眼,他与同学读书期间,宿舍楼外晚上时常有戏曲表演。每到这时,其他同学都跑出去看戏,而严复则独自在寝室里蒙头大睡,等到深夜曲终人散,严复再起床挑灯夜读。

就这样,严复用无数个不眠的夜晚,换取了以最优等成绩毕业,并得以上舰实习的殊荣。1877年,严复又作为中国海军选出的12名最出类拔萃的学员之一,公费派往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航海术。

到了英国后,严复依然勤奋刻苦,他通过了英国入学考试,成为这所皇家海军学院招收的第一批外国留学生,还在学习之余深入接触西方社会,探索国家强盛的奥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到当地的法庭,聆听律师如何辩论;到大街上观察下水道,学习西方的城市建设经验,还跑去图书馆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接触到亚当·斯密、孟德斯鸠、达尔文、赫胥黎与斯宾塞等诸多名人的思想。

02启蒙民智

1879年,严复以“头等”的成绩从皇家海军学院毕业。这时,直隶总督李鸿章恰好在天津创建了北洋水师学堂,亟需教员。严复被当作人才引进,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若是历史的进程正常推进,严复或许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桃李满天下。

但老天爷偏偏又跟严复开了个玩笑,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北洋水师在这场战役中几乎全军覆没。

甲午海战对严复而言,有着远超常人的伤痛。他的同学、朋友、学生,在这场战役里殉国的殉国、自杀的自杀。比如致远号管带邓世昌驾舰撞向日舰“吉野”号右舷时,不幸因炮弹引发鱼雷爆炸,壮烈殉国,另一位同学林泰曾因“镇远”号触礁受损,过于忧愤,服毒自尽,还有一位同学方伯谦则被朝廷认为临阵脱逃,当众处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场甲午海战,带走了严复无数同窗好友。严复伤痛至极,经常“夜起而大哭”。他恨那些思想愚昧落后的朝臣,认为“中国今日之事,正坐平日学问之非,与士大夫心术之坏”,他厌恶洋务运动的弊端,高喊着“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但这又能怎么样呢?同窗好友人去黄泉不能复生,国家与百姓们也在这场战役里陷入迷茫,未来富国图强的路,到底在何方?

严复突然意识到,此时还不是悲伤的时候。他决定用自己的思想和手中的笔实现救国主张,从一名教书匠,变成一名用文字唤醒国人的呐喊者。

1895年,严复开始在天津《直报》上发表文章,先后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数篇文章,高声呼吁改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他又翻译了赫胥黎天演论》,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不仅在当时引发轰动,还影响了后世几代人。

不仅如此,严复创造性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所谓“信”,就是忠实于原文;“达”即通顺、通达;“雅”则是指翻译的文采,这套标准至今仍被翻译界所推崇。

03晚节不保

鉴于严复在文学界及翻译界取得的巨大成就,1912年,教育总长蔡元培推荐严复担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当时的北京大学百废俱兴,严复利用个人关系,向外国银行贷款7万元,这才让北大顺利开学授课。

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北大的教学工作走上正轨后,严复却被迫辞去了这份校长的工作。

离职后的严复,做出了一件所有人意料之外的事。他积极靠拢袁世凯,被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5年,严复又名列“筹安会六君子”之一,支持袁世凯,鼓吹复辟帝制。一时间,他从开启民智的启蒙学者,变成了思想保守的守旧派,被国人痛斥为帝制“祸首”。

此举彻底毁了严复的晚节,袁世凯倒台后,国会要求惩办“筹安会六君子”。严复闻讯,急忙避祸天津,随后又躲回福州老家,最终病逝于福州郎官巷的住宅里。

回顾严复的一生,让人心生无限感慨。这位“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到底还是披上了传统的旧外套。若要用一句话评价严复,或许最贴切的评价,便是他在发妻墓前亲手写下的四个大字——惟适之安!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参考资料:《严复全集》、《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浅论信达雅》、《严复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