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人社部公布的最新人口统计数据,截止到2024年3月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员已达到约5.23万亿;3项社保基金累计结余8.6万亿元。

其中,参保离退休人员数量为13644万(2022年末数据)。毫不夸张地讲,对于这近1.4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而言,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高低是保障其晚年基本生活的经济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

养老金制度自2014年10月1日起启动并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人员共同执行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按照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在累计缴费满15年且同时满足退休年龄的条件下,即可依规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

①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

参考国家统计局于2023年7月发布的《国家统计年鉴(2023)》,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度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参保离退休人员的数量为2113.1万人;

参考2023年8月财政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决算表》,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支出金额为15027.7亿元。

由此两项数据我们可计算得出,2022年执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5926.4元。

②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

同理,参考《国家统计年鉴(2023)》,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总数为11530.9万;

参考《2022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决算表》,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基本养老金方面的支出金额为41436.22亿元。

由此2项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得出,2022年度执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企业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2994.6元,尚且不到3000元/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本养老金构成及计发办法

一般情况下,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其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2个部分。

对于《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企业退休人员,在发放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还会依照视同缴费年限的长短计发过渡性养老金;

对于《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且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满15年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发放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的长短,发放过渡性养老金。

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对应的计发公式如下:

①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所处省份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参保缴费年限*1%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存储额/退休年龄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

③过渡性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所处省份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高低的3大影响因素

由上述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构成及计发办法,我们不难看出,影响基本养老金水平的高低3大因素包括:①退休人员所处地区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水平;②退休人员累计参保缴费年限的长短;③退休人员缴费基数的高低。

一般来说,在同一统筹地区,退休人员参保期间的缴费年限越久、缴费基数越高,则享受到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就相对越高。然而遗憾的是,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替代率仅仅只有40%左右,基本养老金水平仍有待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退休人员养老金会迎来新一轮调整吗?

众所周知,我国自2005年起便正式建立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在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也同步建立了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并于2016年首次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的相统一。

根据上述所提到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家会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并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这便是我们我们所说的“普调”。

据悉,2023年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在2022年的基础上再度进行了调整,系自2005年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以来的“19连涨”。根据人社部联合财政部下发的《关于2023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我们不得而知全国调整比例为2022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3.8%,调整之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了6151.6元;企业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了3108.4元。

那么问题来了,步入2024年,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是否还会在2023年的基础上迎来新一轮的调整呢?很显然,答案是肯定的。

3月5日,国务院公开发布了《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明确指出在2024年将围绕社会保障领域重点开展3项工作,包括全面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发放标准提高20元;以及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换句话说,即2024年咱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迎来新一轮的调整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一件事,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凡是在2023年12月31日之前已经按照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将会在2024年养老金普调过程当中受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整范围内的退休人员,养老金能涨200~300元/月吗?

截止到目前,养老金调整的相关通知还未正式发布,不过基于往年的调整经验,我们不难推断2024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大概率还会继续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其中,挂钩调整所占的比重也有望进一步加大。

所谓挂钩调整,即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月增加额分别与累计参保缴费年限、个人养老金水平挂钩,且遵循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激励机制。也就是说,在同一个统筹地区内,累计参保缴费年限越长、个人养老金待遇水平更高的退休人员,其往往在普调过程中会更加受益。

不过,至于调整范围内的退休人员,养老金月增加额达到200~300元/月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甚至可以说,对于绝大多数养老金水平较低的企业退休人员而言,养老金增加200~300元/月是比较难实现的。在现实生活当中,养老金调整增加额度的高低更多的主要取决于缴费年限长短、缴费金额的多少以及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总的来说,基本养老金作为每一位退休人员安享晚年幸福生活的经济保障,其待遇水平的高低的不仅仅关系到参保人员退休后能否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同时也能反映出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进步与发展。所以,在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经建立正常调整机制的现实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随着社保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广大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福利待遇水平将不断得以提升。

另外,由于不同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在岗职工社平工资以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状况不同,往往又会导致不同的地区所采取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不同。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我们无法精准预测每一位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养老金普调过程中究竟能增加多少养老金,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依照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基本原则和激励机制,只要退休人员在职期间的累计参保缴费年限足够长、缴费基数足够高,那么一般来讲在退休后就能够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基本养老金待遇,同时在养老金每年调整的过程中也会更加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