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孔家,孔家“衍圣公”为何被骂“世修降表”?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紫芸

编辑|t

引言

说起孔子,人们总能想到“历代文官祖”“世代帝王师”“万世师表”“大成至圣文宣王”“尼父”“孔圣人”一个个响亮的名号。那么,孔子的后裔们,是否也有超乎常人的儒家修养,值得大家推崇呢?

事实却出人意料,尤其是从孔子的嫡系子孙获封“衍圣公”开始,孔家不但没能创造美名,反而逐渐走下神坛,甚至被批“世修降表”。忠义二字似乎与孔子后人没了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子画像)

一、“衍圣公”是怎么回事?

从汉代尊孔以后,历代君王都以加封孔氏作为笼络儒家子弟的手段,以显示自己是尊孔崇儒的君王。当然,孔氏后裔们也很配合,坐享爵位,乐于当政治工具。

早期主要封侯爵,什么“褒成侯”“圣亭侯”“崇圣侯”“褒圣侯”,不一而足。后来封“文宣公”。到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开始封为“衍圣公”,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近900年,1935年才废止,共有33代衍圣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65代孙、第20代衍圣公孔胤植向崇祯帝奏请授长子二品冠服)

“衍圣公”是孔子嫡系后裔的世袭封号,君王的本意是希望孔子的这些后裔“延续孔圣人的神圣血脉”。然而事与愿违,他们往往与孔子倡导的德行背道而驰,其中一些后裔品行不端,让皇帝也不得不罢黜他们的爵位。

这些衍圣公的表现究竟如何呢?有的被贬为庶民,有的背负骂名被指指点点,有的死后被开棺曝尸,令孔家至今仍被许多人嘲讽为“世修降表”的家族,见到谁强就依附于谁,毫无忠义可言。

二、屡次劝进、修降表次数最多的衍圣公:孔令贻

“世修降表”的典故出自五代西蜀的宰相李昊,用于骂人没有骨气,在朝代兴替之际为自己国家起草降表,卖国求荣。李昊写得一手好文章,最出名的却是他写的两封降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籍记载“世修降表李家”事件)

李昊在西蜀当了50年官,两次经历亡国,前蜀后主王衍投降后唐,李昊积极写降表。后蜀后主孟昶降宋,也是他奋笔疾书降表。西蜀国民义愤填膺,忍不住在他家的府邸大门上偷偷题写“世修降表李家”六个字。

前有李昊,后有屡次写降表的急先锋——衍圣公。这种为世人所不齿的行为,让孔家后人怎么洗都洗不白。

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要数孔令贻。他是孔子第76代嫡孙,第31代衍圣公,也是倒数第二代衍圣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令贻画像)

孔令贻做的事,就是一贯左右逢迎、“审时度势”,哪个当权就恭贺哪个,哪怕对方是侵略中国国土的殖民统治者也上赶着结交。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奴颜婢膝,丢尽国人的脸面。

清朝末年,列强环伺,纷纷侵占中国领土。英国强迫清廷签订《订租威海卫专条》,对威海实行殖民统治。德国也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强租了青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威海卫租借地区旗)

洛克哈特时任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行政长官,为了更好地实行殖民统治,特意到曲阜孔府结交孔令贻。洛克哈特敬礼,孔令贻则恭敬地作揖,并欣然与之喝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洛克哈特与孔令贻相互行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3年,孔令贻与洛克哈特同饮啤酒)

应孔令贻想要一幅英王爱德华七世肖像的请求,洛克哈特次年便派他的秘书庄士敦前往曲阜,将肖像送进孔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4年,庄士敦护送英王爱德华七世肖像到曲阜)

在英国还是德国谁取得统治权不明朗的情况下,为了不厚此薄彼,孔令贻又专程去青岛拜访德国胶澳总督特鲁伯,与特鲁伯及其家人亲密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令贻与特鲁伯家人合影)

辗转到了民国,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孔令贻刚开始还拿不准局势,只是骑墙观望。后来袁世凯颁布《崇圣典例》,保住了他“衍圣公”的爵位利益,他就迅速投诚。

在帝制行动团体“筹安会”上担任名誉理事,在“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上担任理事长,代表教育界竭力拥戴袁世凯称帝。

他两次劝进,极尽阿谀奉承,说“认可推戴,同深庆祝,并望劝进,早日登极”。并且深怕自己的忠心表露得不够彻底,马不停蹄再次上书,表示“不胜欢忭”“庆祝之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1916年称帝失败后,张勋1917年就拥戴溥仪复辟,孔令贻马上发贺电表示“日月重光”“普天同庆”,并在曲阜斥巨资为张勋建“生祠”,撰写“生祠启”以待。

孔令贻甚至和张勋结为异姓兄弟,但等到张勋复辟失败、徐世昌当总统时,孔令贻如法炮制,给他发贺文。

孔令贻政治立场摇摆不定,变换速度之快令人大跌眼镜。他在病危之时写下遗呈,曾自言“八年以来屡承历任总统厚赐栽培”。

三、争当墙头草,原来是衍圣公的祖传艺能

衍圣公的墙头草做法,由来已久。孔子如果泉下有知,估计要怒骂:不肖子孙!这家谱是不能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子家谱)

衍圣公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每当王朝兴替时,孔家总是投诚最快、跳得最欢。

宋金交替之际,靖康之耻犹未雪,金就灭了北宋。皇帝赵构逃往杭州建立南宋,第3代衍圣公孔端友也迅速随皇帝南渡,建立孔氏南宗。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则留守山东。

本以为危难之际留守是骨气使然,但他转头就在金国袭任衍圣公,成为孔氏北宗。北宗被封为曲阜世袭的县令,拿着金朝廷拨的巨款对孔庙一修再修,为残暴的金朝统治者效犬马之劳,眼看着金人欺凌宋朝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人欺凌宋朝妇女)

宋朝百姓鄙夷孔氏的投降主义,自发组织抗金武装队伍,1211年起爆发红袄军起义,几十万人踊跃跟随。1214年红袄军攻下曲阜,火烧孔庙,捣毁孔府,方才解恨。

到南宋、金、元交替时,金、宋、蒙各封一个衍圣公。都说忠臣不事二主,衍圣公却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争先恐后向当朝统治者表达忠心。

蒙古铁蹄踏进山东(1220年),占领中原,孔元用率领北方的孔氏一族投降,顺利被封为衍圣公(第6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古铁蹄)

四年后宋兵收复山东一带,孔元用心安理得地接受宋朝廷任命。又一年后,曲阜重新被蒙古军攻陷,孔元用转头就随蒙古军西征,继续屠戮同族,最终于1227年死在城下。短短7年三易其立场,转换身份比变脸还快。

蒙古灭金后,金朝的衍圣公孔元措(孔元用的族弟)入元,蒙古朝廷将衍圣公封号还给孔元措。孔元措快速摒弃金朝身份,转头对蒙古感恩戴德,认为“儒教由此复兴”了。

孔元措去世后,其弟孙孔浈袭封衍圣公,但因德行差且不学无术,还与族人因争夺爵位而发生诉讼,被元世祖忽必烈罢免。

忽必烈感叹孔氏子孙“诗书不通”,跟常人没什么差别,甚至有的还无德无才。他提出“成德达才”的孔氏子孙才能赐爵位,孔氏族人多有达不到此要求的,因此北宗的爵位甚至中断长达4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胤植画像)

而明清交替之际,天子誓死守国门,第20代衍圣公孔胤植却率先归降。在顺治入关(1644年)后,孔胤植立马归顺清朝,写下《初进表文》。言辞卑微,极力拍彩虹屁,称“率土归程,普天称庆”“恭惟皇帝陛下,承天御极”。

湖广、云贵地区的农民起义军则坚持反抗清廷20多年,直到1664年被镇压。

顺治二年颁布剃发令,那边文征明的曾孙跳河不成绝食而亡,大批汉人宁可留发不留头。这边孔胤植上奏《上剃头折》,率领族人率先剃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剃发)

臭名昭著的还有第16代衍圣公孔洪绪。他虽然不是跪下投降,但却强奸乐妇(歌妓)40多人,无端杀害平民百姓4人,被夺去爵位,贬为庶民,为孔家再添恶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籍记载孔洪绪事迹)

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德成随蒋介石赴中国台湾,随后“衍圣公”封号被废止,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的堂叔孔令煜代理“奉祀官”处理孔府的事务,因宴请日军并在孔府、孔庙合影,也永远地被钉在耻辱柱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孔令煜与侵华日军在孔庙大成殿前微笑合影)

鲁西南地区长期受到孔府欺压的佃户,强烈反对勾结日寇的孔令煜,纷纷投身抗日,并长期与孔府进行抗租斗争。

千年家族孔家,到最后一任衍圣公时,嫡系、旁系加支系已经发展到几十支。林子大了,不免什么鸟都有。孔子的后裔中也不乏铁骨铮铮之人,但由于多位衍圣公及后裔的无耻行径,孔家背上骂名也不冤。

参考资料:

[1]孟坡.蒙元初期的衍圣公境遇[J].地域文化研究,2022,(03):22-29.

[2]孙守源.衍圣公孔令贻父子与青岛的不解之缘[J].春秋,2020,(03):52-56.

[3]孔志刚.孔氏家族史上的几次磨难考略[J].人文天下,2015,(22):94-97.

[4]《弇山堂别集》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