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我方特邀作家陈立勇(飘雪楼主)

话说西汉开国皇帝刘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对内搞定项羽和其他各大诸侯后,对外又将面临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的恶意挑衅。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之争惊心动魄,同样,他跟匈奴的战争也是一波三折,充满悬念。今天,我们先按下剑拔弩张的交战不说,先来了解一下有着“杀人机器”之称匈奴的。

一:民族起源

匈奴作为一个对于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民族,学术界尚未能确论其起源和来历,从汉魏以来,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见解。

歧异产生于《史记·匈奴列传》的一段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獯鬻,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一部分学者根据这段文字的前半部分,认为匈奴是夏之后代。《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

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着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

另一部分学者根据《史记》记载的后半段文字,认为匈奴原是山戎、猃狁、獯鬻。《孟子》赵岐注、《毛诗》郑玄笺等持此说,到近现代,关于此说的论述更为精密。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时的鬼方、昆夷、獯鬻,周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还有一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述看法,在近现代学者中并未取得统一。总之,我们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匈奴是北方广大的草原和戈壁滩上的游牧民族。

二:生活习惯

匈奴人像游侠一样漂浮不定,过的是一种迁徙的游居生活,用一句话概括是:哪里有水哪有我,哪里有草哪有我。

1.维生手段:主营马、牛、羊、驴、骡、骆驼等牲畜。兼营狩猎,包括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走的野兽。

2.生活方式:只食畜肉,常饮奶酪(谁也不能乱动他们的奶酪)。

3.生活习惯:衣皮革,被谢裘,住毡帐。

三:相貌特征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当提起“亚洲人”这个字眼儿时,容易想到一种“正统”的黄种人形象,他们身材中等偏,肤色浅黄,细长眼睛,眉脊不很突出,鼻梁比较直但不高……

匈奴人的相貌特征概括起来大致为:“他们的身材矮而粗壮,头大而圆,阔脸,颧骨高,鼻翼宽,上胡须浓密,而颌下仅有一小撮硬须,长长的耳垂上穿着孔,佩戴着一只耳环。头部除了头顶上留着一束头发外,其余部分都剃光。厚厚的眉毛,杏眼,目光炯炯有神。身穿长齐小腿的、两边开衩的宽松长袍,腰上系有腰带,腰带两端都垂在前面,由于寒冷,袖子在手腕处收紧。一条短毛皮围在肩上,头戴皮帽。鞋是皮质的,宽大的裤子用一条皮带在踝部捆扎紧。弓箭袋系在腰带上,垂在左腿的前面,箭筒也系在腰带上横吊在腰背部,箭头朝着右边。”

总之,匈奴人一看就是:与众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主要特点

1.独特的语言:匈奴人没有文字,没有书籍,只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都有名无姓,也没有字)。关于匈奴语的来源,由于缺乏资料,很难得到肯定的结论,有些人认为匈奴人讲蒙古语,有些人则认为他们的语言属于叶尼塞语系。

2.不一样的礼仪:他们的婚姻很自由,可以自由取配。做儿子的可以娶后母为妻,做兄弟的也同样,可以娶兄弟的未亡人为妻。

3.自由的信仰:他们信奉一种以崇拜天(腾格里)和崇拜某些神山为基础的萨满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嗜血的风俗:匈奴和斯基泰人都是把头看做战利品的。在战利品中展示他们砍下敌人的头颅以及挂在马缰绳上的头皮,以示夸耀。据说匈奴人的坟墩上的石头,其数目是与他一生中所杀敌人的数目成比例的。匈奴人在订盟约时,要用人头盖骨制成的容器喝血。在悼念死者时,匈奴人用小刀把脸划破,“让血和泪一起流出来”。

5.贪婪的个性:匈奴人从小就能骑马善射术,有马背上长大的民族之称。他们的单于或者最高君主,在秋季召集全体匈奴人(这个季节马最壮)“课校人畜”。正是因为“能骑马善射术”,他们为了扩大地盘,到处掠夺奴隶,抢夺财物。贪婪是匈奴人最为鲜明的特点。因此,当时汉朝物美丰鲜的中原地区,就成了他们垂涎三尺梦寐以求的地方。

匈奴频频南犯,烧杀抢掠,汉匈战争持继一百三十多年。到汉宣帝在位期间,汉朝取得了对匈战争的最后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匈奴卷土重来,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作了最后一场演出。

之后杨坚建立隋朝,并统一中原,匈奴在这期间融入各民族之中。从此,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从中国历史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