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十多年前,刚毕业那会,在社区干过一年多的社区工作者。前两天,趁着假期和当时社区工作的朋友聚了下,听他说,和我在时大变样,现在社区工作不好干。

对此,我是不愿意相信的。

毕竟,在我的印象中,社区就没啥正经工作,半天班都绰绰有余,每天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聊天,更不要说,和十多年前相比,现在社区的人手翻了几倍,要是算上网格员,一个社区能有几十号人。

想想当时,不到十个人就能把工作干的井井有条,现在那么多人有什么不好干的。

然而,对方却有一肚子苦水,表示,现在处处都是考核,上面的要求越来越多,每天按点打卡上下班就不要说,考核也从过去的没有考核,变成一年一次,再变成现在每个月一次,考核的内容越来越详细,甚至连包括电话接听的是否及时,消息发送的是否及时,动态发布的是否及时,都在考核范围内,而且,对于工作质量也开始有了要求。很多混在社区的人都是没啥能力的,这些要求让他们感觉压力很大。

确实,现在一个社区几十个工作人员,但是,和过去比起来,每个人都很忙。

一番交流下来,让我很是沉默。

不仅是社区,现在体制内各个单位似乎都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那就是人员规模越来越庞大,人数越来越多。

每个人都表示,他们很忙,工作越来越多,考核越来越严格,疲于应对。

再对比着看每个月几千块的工资,感觉没什么意思,根本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惬意。

不久前,半月谈记者在乌蒙山A县的调查发现,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大家觉得,一个位于乌蒙山的偏远基层小县城,能有多少个公职人员?答案是44386人,其中,编外人员28806人、正式编15580人。

看一看,一个小县城体制内,就有四万多人,仅仅是体制内薪酬开支(26.3亿),就是当地财政收入(7.02亿)的四倍。

体制内真的有那么多工作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虽然体制内的人员规模迅速膨胀,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大家并没有感觉到体制内的服务质量有什么明显的提高,自己的生活因此有何改变。

而且,一个县城,真不需要那么多公职人员。一个社区,也真不需要那么多人。

那问题来了,既然没有那么多工作任务,那体制内的工作人员们为什么那么忙?

他们都在忙什么?

要知道,对每个人来说,“忙”是一个主观的感受,对于很多企业员工而言,忙到每天没有时间喝水、看报、聊天,没有时间干别的事情,都是很正常的,只要不加班,或者只要不往八九点之后加班,都不能算是忙,但对很多体制内人员而言,可能每天多干一件事,就是很忙的程度了。

此外,现在体制内很多人都是在务虚工,上面忙着对各种细节考核,下面疲于应对考核,做好留痕工作,不就都忙了起来。

但你说,这种忙,对工作有什么帮助和意义吗?答案又都是否定的,我们看到,流程拉的老长,过程被弄得很繁琐,形式被搞得很正规,上上下下,每个人都有很多工作要干,但就是没有什么意义。

回顾这些年,体制内的人员数量翻了几倍,每个人都很忙,但其实大多数都是在搞这些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折腾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