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针对刚刚发生的事故,大家选车时候可以注意几点:
一是油路电路冗余设计要足。
一般来说,汽车的车前和车后都会有小电瓶,避免车辆在追尾和碰撞后全车断电,像通用有的车型还有三个小电瓶,在前机舱、后备箱下面、车中部。如果车辆只有一个小电瓶在前机舱,很容易因为碰撞事故而全车断电,到时候就会发生车辆门把手无法自动落锁的问题。

就油路来说,传统车企事故后会自动断油,油路走线一般会处于发动机的保护下,要知道,发动机和车轮毂是全车最硬的两个部分,枪战中,只有躲在发动机和轮毂后才相对安全。一旦发生碰撞,会先直接撞击发动机,发动机会保护油路避免被撞。

如果油路在发动机前,那么,碰撞中就会先破坏油路,导致燃油泄漏,一旦电路也被破坏,发生短路,很可能引燃泄漏的燃油。

因此,选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小电瓶的数量、位置,电路、油路走线和周围防护,以及电路周围部件阻燃等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白车身一定要硬。
碰撞速度=后车速度-前车速度。该次追尾事故中,前车速度未说明,考虑到官方声明洒水车在移动作业,而且是高速公路场景,辆车的相对速度其实不会太高,吉利、奇瑞、长城都有在更加恶劣的事故中生还的案例。

当然,很多生还案例也存在偶然性,属于不可复制的案例,很多时候,即便白车身足够硬,恶劣事故中生还也是看运气。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白车身不够硬,那么,在恶劣事故中,则是一点生还的运气都没有。

相对于外观内饰和车标,我们更应该重视白车身。
白车身足够硬,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就可以避免驾驶舱被侵入,事故中就会有更高生还概率。传统车企在这方面的经验远远高于新势力。

因此,大家选车的时候,多看传统车企的精品车,一定要看白车身钢材用料,最好是官网资料或者产品手册上有明确说明的,千万别信小视频和厂商高管的嘴,日韩车和新势力会玩些文字游戏,几大国产传统车企的精品车,以及美系车在这方面一般比较扎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140码撞大货车可能是自媒体夸张表述,是内蒙古一位车主提车几小时后的事故,估计撞的是轻卡,碰撞时速不会低,因为此前厂家直播自由落体90公里时速撞钢板,连前档玻璃都没裂纹,具体等行车记录仪视频)

(下图是车内气囊状况,车门能打开,电路油路正常,电池包完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是要重视安全气囊
这个买车时候注意气囊数量——主副驾驶气囊,侧气囊、中央气囊、后排气囊、侧气帘、膝盖气囊要尽量齐全,从6/7个气囊以上的车中挑选,再看看中保研碰撞,气囊能否正常打开,气囊覆盖面积够不够大。

这里说明一下,有的人分不清中保研、中汽研、中国汽研,简单的说,中保研是给保险公司提供参考的,标准最高。中汽研被网友调侃“五星批发部”,中汽研拿五星的车不一定安全,但连中汽研五星都拿不到的车一定不安全。中国汽研是上市公司,如果看到有的车辆是找中国汽研做的安全测试,同时,中保研、中汽研都找不到测试记录,那么,这种车高概率安全性非常一般。

四是正确看待AEB和智能驾驶。
虽然新势力善于炒作AEB,但实际上传统厂商在这方面更有经验。AEB关键在于两点,一是触发,二是防误触。

正触发就是危及时刻AEB能够生效,降低车速。防误触就是避免在正常行驶时触发AEB,因为误触很容易导致追尾事故。

相对于车评机构和网络小视频炒作的触发测试,防误触才是AEB开发工作的核心,占全部标定和优化工作量的80%。

从技术上说,正触发和防误触发属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更高的正触发意味着把系统调的很敏锐,那就必然会增加误触的概率。老牌企业往往选择保守的做法,在保证避免误触的前提下,增加正触发的概率。

此前,一些新势力炒作AEB,其手段就是针对特定场景进行优化,包括但不限于法规标准目标物的特殊处理。

这种做法一方面会导致一些场景大量误触发,比如某新势力车主就大量投诉误触发,网上小视频有不少被加塞而触发AEB,或者因路边行人等红绿灯而触发AEB的案例。

另一方面,这种营销会导致部分车主对AEB的迷信,对于实战中很多没有经过新势力车企特殊优化的场景,车主本该踩刹车的时候因为迷信AEB,导致错过了最佳刹车时机。

AEB的功能是在60公里时速以内尽量能刹停,120公里上的情况降速至70-80公里,降低车主风险。简言之,就是通过AEB,原本会死人的事故变重伤,原本会重伤的事故变轻伤。网上一些人故意混淆AEB刹停时速和AEB正触发时速这两个概念,明显是为了文过饰非。

看一个AEB正触发的实战案例。

 从车毁人亡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从车毁人亡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

艾瑞泽8车主夜间以140公里时速巡航,铲车夜间施工,而且未开车灯也无提示设备,导致车主猝不及防,AEB触发,将车速从140公里降至98公里,车辆与铲车碰撞。最终结果是车主仅仅一只手受伤,而且安全气囊全开,车辆自动落锁,车主自行走出车辆。

整个过程中,AEB将车辆速度从140公里降至98公里,降低了碰撞的烈度,车辆的白车身和安全气囊、安全带保护了车主安全。

从中可以看出,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次事故车主能够仅仅手部受伤,是AEB、白车身、气囊、安全带的共同作用。

总之, 对于AEB,不要过度迷信,对于新势力的广告和营销要多留一个心眼。AEB要做的好,关键在于经验和数据的积累,这方面,传统车企和老牌系统供应商优势要比新势力大的多,特别是传统车企中非常注重安全的车企,其AEB更值得消费者信任。

就智能驾驶而言,现阶段的技术根本不成熟,而且法律上也不完善。其实,各家都是L2辅助驾驶,无非是新势力在机械素质方面普遍不如传统车企,因而需要用智能驾驶作噱头吸引流量,以智能驾驶的名义玩溢价割韭菜。

也许几十年后,满街跑的都是无人车,但 在技术和法律均不完善的当下,为了厂商所鼓吹的智能驾驶高溢价买车并不明智。

五是选车避开新势力。

新势力在网上火,主要是这些厂商善于运用互联网宣传,并且舍得在花钱做营销。

根据2022年数据,新势力车企的营销广告费 平摊到每辆车上,蔚来汽车分摊后每辆车营销费用达8.6万元,小鹏则为5.54万元,理想汽车为4.25万元,赛力斯为5.81万元。

作为对比,上汽虽然营销广告总费用高,但由于销量大,2022年单车的营销费用为0.57万元。
可以说,网络上对于新势力的溢美之词,是单车4-8万元的营销费用充值的结果。安全其实是对过往事故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总结改进提升的结果,新势力缺乏经验,在安全方面与传统车企有不小的差距。

另外,从一系列的事故和部分保险公司拒保电车的事例可以看出,油车安全性高于电车,而且油车自燃有前兆,有时间逃生,电池热失控一旦发现明火,往往是爆燃。因此,如果对安全要求高,尽量选油车。

即便是一定要选电车,也应当选传统车企的电车。

某新势力就电池包安全做介绍时专门讲了“165片气凝胶”以显示自己在安全方面堆料。

事实上,通用的奥特能平台气凝胶是用料是该新势力的10倍,用类似船舶“水密舱”的原理对电池包内部进行隔离,避免热失控发生连锁反应。通用还用了1500Mpa的热成型钢材以“井”字形对电池包进行保护,在与特斯拉、小鹏的电池包碰撞测试中,奥特能表现最佳。实践证明,传统车企中的精品车在安全上更加保守,也更有底线思维。

结语

安全是最大的豪华,我们关注事故,关键在于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后人复哀后人也。

逝者已逝,来者可追。其实,汽车安全的发展和进步就是从一次一次的悲剧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

作为消费者,在选车时候少看一些车评人的充值视频,少看厂家的发布会和营销,多看产品手册中的实际数据,多看事故中的实战表现,多试驾多比较,最终选出在自己经济能力范围以内,适合自己又安全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