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已建成各级科技创新平台1930家

鲁网5月7日讯(记者 王玉龙)2023年以来,潍坊市科技主管部门把持续突破科技创新作为第一要务,统筹推进平台搭建、主体培育、技术创新、人才引育、服务保障,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发展的质效。

科技创新平台提质升级。2023年以来,高能级平台累计获批上级资金支持3.18亿元,在氢燃料电池、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增省技术创新中心2家、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家,新备案5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3家院士工作站。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级科技创新平台1930家,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日趋完善。

科技创新主体加快培育。持续实施高企“培强”和科小“育优”工程,开展“专利导航”行动,分类建立高企、科小双培育库,坚持政策引领、项目带动,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夯实创新发展“底盘”。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232家,较去年增加692家,增幅27.24%,居全省第四位。8家企业被评为省“科创之星”,占全省近1/6。企业创新活跃度明显提升,科技型企业“热带雨林”生态初步显现。

关键核心技术强力突破。全市获上级财政科技支持经费8.3亿元,占全省科技财政资金的1/9。 潍柴雷沃高性能复式条播机入选2023中国农业农村十大新技术。14个项目入围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数量居全省第2位。2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山东好成果专报》发布。

高端人才合作扎实开展。2023年以来,科技领域8人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43人入选泰山系列人才。组织“名校合作直通车”“走进中科院”系列活动7次。成功举办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科技人才与创新战略、高层次外国专家齐鲁行等活动,持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

下步,全市科技系统将立足产业所需、科技所能、发展所向,统筹技术、平台、企业、人才等资源禀赋,重点发展培育动力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母机、磁技术、新型储能和生物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实施创新平台矩阵提效行动。聚焦元宇宙、磁悬浮、工业母机、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优质企业争创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利用工业母机三年行动计划、预制菜规划等上行政策红利,支持豪迈、惠发等企业争创省技术创新中心,增创全市发展新动能。年内力争新增6家以上省级创新平台。聚焦提质赋能,强化市级平台绩效管理和优化提升,对绩效评价优秀的以竞争性平台项目的形式予以支持,着力优化市级平台体系。

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项目攻关汇聚资源,深入实施“揭榜挂帅”制,建立科技成果常态化申报机制,积极参与省科技厅“山东好成果”系列发布活动,围绕高端装备、现代农业、现代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依托龙头骨干企业,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积极遴选推荐重点企业项目申报省计划项目指南。

深化产学研合作融合创新。以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为重点,用好“名校合作直通车”“走进中科院”等活动媒介和“科技副职”等人才媒介,从拓宽广度、提升精度、延展深度、保持频度上下功夫,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合作内涵,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发挥人才关键支撑作用。创新“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引才模式,加快集聚培育科技领军人才,积极探索基于高能级创新平台的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实施好各级科技重点人才工程。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探索通过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实施产权激励。

责任编辑:王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