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才子分两类,一种是摇头晃脑死读书型的,比如唐代的诗奴贾岛;还有一种是天赋颇高的怪才,比如本期要和大家介绍的这位清代才子李调元。李调元曾被袁枚称为“清代蜀中三才子之冠”,是一位戏曲理论家,也是一位诗人,在当时颇有名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调元平生有两大“怪”。第一怪是爱书不爱钱,他与父亲散尽家财收集各种古籍。他家的书库名为“万卷楼”,据说内藏典籍十万卷,被称“西川藏书第一家”,但除了书家中再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第二怪是个性张扬爱逞强,特别好与人对对子。当年他任广东学政时,与当地的几位书生同游,看见路旁刻了个上联曰:“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据说是当年高僧佛印所写,连苏轼也没对上来。李调元思考片刻,对出了下联:“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众人一听,赞不绝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调元在一次酒宴上的趣事。当年一位官员在家中大摆宴席,招待本地的才子,恰好李调元途经此地,也混了进去。席间不少才子议论到李调元,称其只是名气大,其实无真才实学,这让李调元心中颇为恼怒,却不好直接发火。

此时官员让才子们写个对子,要求以家中两间厢房的名字“大块”和“玉珠”起句,上联要用“起”结尾,下联要用“来”结尾。本来热闹的场面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才子们都纷纷摇头表示写不出来,场面很是尴尬。此时李调元站了起来,写下了一副对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块投河,方知文从胡说起。
玉珠击鼓,始信诗由放屁来。

这联虽不算大雅,但却对得工整,而且完全是按照官员的要求来写的。上下联的首句“大块投河”和“玉珠击鼓”可作拟声来解,石头落水和玉珠击鼓的声音都是“扑通扑通”,用在这里是讽刺才子们平时写诗根本就“不通”。众人当然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心中都恼怒得很,却写不出对联来驳,于是面面相觑问他是谁,李调元笑而不答。坐在一旁的官员听完对子倒对他挺恭敬,不但以礼相待还真诚地问他名讳。最后李调元让人为满足大家的好奇,便再次提笔,以一首趣诗作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白诗名高千古,
调奇律雅格尤高。
元盼多少风骚客,
也为斯人尽折腰。

虽然这首诗初读平平,看起来只是一首夸赞诗仙李白的诗,首句更是直接引用明代文人梅之焕在《题李太白墓》中的名句。但细看这首诗就能发现,这其实是一首很有意思的藏头诗,将每一句的首句连起来就是:李调元也。才子们读完这首诗无不叫绝,对李调元很是服气,官员读完更是觉得大开眼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在蜀中还有不少李调元对对子的趣事,他也成为了当地最受欢迎的怪才之一。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后来他的藏书楼被贼人所焚,从此他便一病不起,享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