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节假日回农村老家,总觉得回老家的路渐行渐远,再也不是儿时的那个老家了!就拿这次“五一”假期回老家来说,感触很多,虽然父母都还健在,可再也找不到老家的感觉了,甚至回城之后还了做一场噩梦,午夜惊醒,久久难以入眠!

说明一下,老家属于豫东南平原最普通的农村,离省城也就200公里路,是个行政村,有300多户人家,2000多村民的行政村,在当地也算个大村庄!说说这次回老家的几个感触,尤其是村里的教育问题,看朋友们是不是有同感!

先说交通路况,虽然说早几年就实现了村村通,都修了水泥路,可是水泥路早已年久失修,坑坑洼洼,越进入村里越颠簸的厉害,而且进村的路修得很窄,会车得要求相当高的驾驶技术,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剐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村容环境,虽然说村里大部分人家都盖起了两层楼房,可是街道上还是脏乱差,主要表现为电线私拉乱扯,垃圾成堆,气味难闻,有些地段常年积水,排不出去;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村里产生的生活污水、粪便之类的,没有统一的管道连接向外排出去,各家自行处理!

再说村级治理问题,上一任村支书亲属,依仗宗族势力,把村里几个大池塘进行了填埋,然后变成可供建房的宅基地,私自卖给了村民,钱当然很大一部分装进了自己的腰包,还有一部分钱去了哪里,估计朋友们也心知肚明,要不然这种事也不会没有人上告!事实也有人告,可总告不赢,要不然上一任村支书也不会常年“出逃”在外!

可以预见的未来是,如果哪一天再发大水了,村里将没有池塘可以蓄水,与村庄外的沟渠没有连接,村庄被淹,屋内进水,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乡村治理的问题,还有一件事想和朋友们交流一下,那就是目前很普遍的一个问题:村章镇管,也就是村里的公章由镇里或乡里统一保管的问题;人人都知道这样的事情是违背宪法精神的,违背村民自治相关规定的,可实在是一种无奈之举,这里面问题很多,无法一一展开论述!

最后说说村里面的教育问题,提到这个问题心里就感觉一阵阵的痛,鼻子发酸!

我读小学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地是5年制小学,村小学五个年级健全,恰逢又逢翻建学校,调过来一位作风强硬的校长,那时候感觉村里的教育红红火火!

这些年,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经济发展了,村民富裕了,硬件变好了,唯独教育“倒退”了!

作为一个有300多户人家,2000多村民的行政村,现在村小学只能办到三年级。这次回去又听说办完这一届三年级,学校就要“砍掉”,意思就不再办村小学了。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意味着我们村的孩子要么跟着外出务工的父母到城里读书,要么需要走更远的路到临近村子里就读,或者去读那种民办的寄宿制学校,这无疑会增加孩子们求学的难度及成本;甚至包括孩子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主要是面对以家在学校附近为优越感的当地人排外的压力,这种无形的压力,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均客观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里的孩子越来越少,村小学即将不复存在,没有孩子和教育的村庄,希望在哪里?

村里面看似楼房成排,外表光鲜,实则是只住着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常年在外务工,而街道上垃圾成堆,气味难闻,这样的村庄,希望又在哪里?

村级治理一片混乱,依靠宗族势力,派系斗争,欺上瞒下,该吃低保的吃不到低保,村干部没有礼义廉耻,只会中饱私囊,更没有文明民主观念,这样的村庄,希望又在哪里?

不知道祖国大地上,散落着多少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村庄就像是被遗忘在祖国大地上某个角落的村庄遗址!

它曾经辉煌过,从人民公社到包产到户,到排着长龙去乡里交公粮,再到外出务工潮。可如今它就像一片废墟,静静地躺在那里,没有人在意它被风雨侵蚀;可它又不是废墟,除了还有上级行政机构代为保管村级权力象征的公章,还有红白喜事及春节期间短暂的热闹景象,可这种热闹的景象终究是短暂的,而且越来没那么热闹了!

不知道祖国大地上还有多少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村庄如何振兴?希望又在哪里?

想到这些,80后的我,鼻子发酸,感觉老家再也不是老家,故乡再也不是故乡,再也回不去了,就像儿时丢失的玩具,虽然念念不忘,终究无法失而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