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Rats)怀孕生出小鼠 (Mice)??震惊我全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鼠和小鼠是同亚科,但不同属的物种。大鼠小时候叫小大鼠,小鼠长大了叫大小鼠。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甚至比你和黑猩猩都要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科学公园

如果说大鼠怀孕生出小鼠,这相当于什么呢?就好比是大熊猫生出了小熊猫。

一篇来自中国医院的文章,不费吹灰之力,谈笑间就打破了大鼠和小鼠之间的生殖隔离。(注:作者亲自说的)

大鼠 (Rats) 生小鼠 (Mice),不发 CNS 可惜了

根据打假斗士毕克团队成员,微博用户 @ 扮虎爆料,一篇发表在期刊《Saudi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上的题为「Effect of IL-18 on intrauterine infection of HBV in mice on cell molecular level」的研究就上演了大鼠 (Rat) 生小鼠 (Mouse) 的「精彩」一幕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具体而言,这篇论文研究的内容为「IL-18 在细胞水平上对小鼠乙肝 (HBV) 宫内感染的影响」。

乍看之下,这篇论文好像没有啥问题,但我们从摘要开始,就将见证这篇论文的「不同凡响」。

单看标题,我们会认为这是一篇研究小鼠的文章,但是一看摘要里的方法部分,是在是有一些摸不着头脑,在方法部分的开头就出现了怀孕大鼠这个「乱入」的主角,到方法末尾又出现了小鼠这个真「主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捋一捋思路,这不是大鼠 (Rat) 生小鼠 (Mouse) 的种间「不伦之恋」吗?

这文章不发 CNS 真是太吃亏了,要知道上一次试图打破大鼠小鼠之间生殖隔离的文章只是研究大鼠-小鼠嵌合体,已经登上了期刊《Cell》,还被 Nature 的新闻版块特别报道。

毕竟闹个嵌合体也挺难的,研究人员为了达成目标,先使用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创造了敲除掉器官形成基因的小鼠胚胎,然后将大鼠干细胞注射到小鼠胚胎中,最后再将胚胎植入小鼠子宫,造出了大鼠-小鼠嵌合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而对于最近这项堪比「CNS」级别的大发现,有人在 Pubpeer 进行了提问,质疑小鼠怎么会是大鼠的后代,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作者亲自下场回复在 Pubpeer 的这些问题,并且明确说明小鼠是大鼠的后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Pubpeer

笔者本着「不错杀一个好人」的念头,还想说是不是因为用了 XX 翻译,闹出了这样一个大乌龙,结果作者自己给自己来一套背刺,把自己锤得死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感染乙肝?孕期 40 周?

论文的问题可不止一个大鼠生小鼠!

事实上,除了大鼠生小鼠这一点以外,整篇文章还充斥着不少违反常理的描述。

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上述论文中关于大鼠小鼠那些有趣的描述:

首先是摘要部分:通过实验观察怀孕大鼠 (rat) 所产的小鼠 (mouse) 的宫内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

对此,网友也提出了质疑,认为「大鼠小鼠根本不会得乙肝,土拨鼠勉强可以得土拨鼠肝炎,但是这个模型能否类比乙肝也都还的小心谨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虽然当前已经有不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但在自然界中,乙肝病毒的宿主谱相对较窄,只有少数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和毛里求斯食蟹猴易感染 HBV,虽然土拨鼠肝炎病毒,已被用于研究其自身宿主中的 HBV 复制和发病机制。然而,这种特定的病毒宿主系统与人类感染 HBV 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有人肯定要问,既然都有对应的小鼠模型了,那本文用的会不会就是对应的小鼠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

本文采用的 BALB/c 小鼠是最常用的近交系小鼠品系之一,生产性能好,繁殖周期长,比较容易群养,显然和那些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扯不上什么关系

其次是方法部分:每只怀孕大鼠被抽血 3 毫升,但是每只刚出生的小鼠被抽血 6 毫升;

先说小鼠被抽血比大鼠还多的这个问题,养过小鼠的胖友估计都知道,刚生下来的小鼠就那么一抠抠大,抽成鼠干都抽不出 6 毫升的血液吧

再来说一说大鼠可以抽出多少血液,根据网友在 Pubpeer 的质疑,如此多的血液流失已经超过成年大鼠能够生存的上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Pubpeer

喂养条件也很惊悚,喂的都是啮齿动物,多少有些凶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最后是结果部分:101 只怀孕大鼠只生出了 101 只小鼠,而且孕期平均接近 40 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如果老鼠一窝只生下一只,还得怀孕 40 周,那我们也不用天天嚷嚷着要除四害了,怀胎 10 月,堪称是「耗子精」降世啊!

有道是:「耗子精降世,来到我科室。大鼠生小鼠,论文把名署」,毫无疑问,这就是一次神话故事和现代科学的完美结合 ~

低级错误频发,「诺奖级」成果屡现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些年来,离谱的科研论文越来越多了。

从男性宫颈癌,女性前列腺癌到怀孕 40 周的大鼠生小鼠,这些论文作者们总是在用一些荒诞无比的论文主题刷新着论文造假的下限。

大家可能要说,这种论文灌水发的都是水刊,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就拿这个大鼠小鼠的论文举例,期刊《Saudi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并不在中科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中,影响因子也不低,已然过四分,被列为中科院 SCI 分区的生物学 3 区期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期刊主页

对于这些问题论文怎么发表到这些期刊上,无非是滥竽充数的论文工厂,第三方机构捉刀代笔,但论文买卖背后更本质的原因依旧还是那句话:「论文有用」

对于科研工作者,医务工作者而言,论文和职称评定的挂钩,让不少人想方设法弄上两篇论文,自己不会写,自己没空写,那就只能花钱去买。如果做好本职,好好治病救人就可以升职,肯定不会有人冒着被查的风险去买一篇问题论文。

让医生们安心治病救人,放过论文吧!

题图来源:科学公园+Pubpeer

投稿合作:linina1@dxy.cn( 生物学霸招聘兼职作者,待遇丰厚,有意者发简历至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