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随着西方文化教育思想的渗透,重视女权、提倡女子教育迅速成为中国有识之士的共识。

紧随其后的维新变法运动,更把女子教育提到富国强种的高度,由此兴起了清末女学运动。

在这一重大历史变革时期,因首倡女权女学,对妇女解放运动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后献身民主革命运动的女英雄秋瑾,更因其煌煌伟业,名垂青史。

秋瑾并称“浙江三女杰”之一的奇女子徐曼仙,与秋瑾不仅是多年闺中好友,还志同道合,二人携手投身时代洪流,积极倡导女学女权,在清末民初的大上海,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名早著少年时

徐曼仙,名畹兰,号鬘华女史,她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清同治元年生。她是官宦名门之后,其父徐本璇时任安徽太平府同知。

才女徐曼仙,从小便聪颖异常。四五岁时,授以《毛诗》,便能琅琅成诵。10岁时所写"牡丹纵属群芳冠,终逊东篱气节高"一诗,更是备受时人赞赏。及长,更有惊人之句“夕阳明灭半塔红,钟声一杵摇晴空”。

她还曾为其父刻《安雅堂诗存》,自著有《鬘华室诗选》,时人誉其诗“出入唐宋,无闺阁柔靡习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生书香门第,自小便有咏絮之才的徐曼仙,和《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原型,苏州才女叶小鸾的聪慧非凡如出一辙:

(叶小鸾)四岁,能诵《离骚》。不数遍,即能了了。

十岁归家,时初寒,清灯夜坐,槛外风竹潇潇,帘前月明如昼。余因语云:“桂寒清露湿。”儿即应云:“枫冷乱红凋。”

只是,和寄人篱下、孤苦无依的林黛玉不同,家境优渥的徐曼仙,少女时代的生活安稳幸福。

春天来了,她欣然作诗:“啼断鹧鸪春似梦,小窗红煞碧桃花”,又 “偶拾落花排寿字,戏吹烟篆作连环”。

夏日里,梅雨时节,她“二叠清琴一卷书,落花如雨闭门居”,又在仲夏午后,“睡起不知天已暮,一声知了夕阳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日里,欢游道场山,她一上来便当仁不让来一句“今朝我踏白云来,遗迹追维苏玉局(苏轼曾任职成都玉局观提举)”。

岁云暮矣,在白雪飘飞的季节,她赏梅赏月赏雪:

梅花瘦影一枝春,雪月光中绝点尘。

少女时代的徐曼仙,像极了初入大观园,事事顺心顺意的贾宝玉,春宵听雨夏纳凉,秋夜赏月冬听雪,人生四季,处处都是诗。

只是,这时节,身处幸福云端的徐曼仙,再也不会想到,有一天她会如书中的薛宝钗一样,在短暂幸福的婚姻生活之后,余生都将在独守空房的寡居生活中度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仙眷侣天也妒

1888年,已届《红楼梦》中大龄剩女傅秋芳芳龄的徐曼仙,嫁与同郡赵世昌为妻。

这赵家,也是官宦之家。赵世昌的祖父赵景贤,曾任湖南巡抚。

赵世昌,字厘侯,也是翩翩佳公子一枚,著有《韵学指南》一书。

婚后,夫妻二人居衣裳街竹安弄,从此过上了琴瑟和鸣的幸福美满生活。

在六年夫唱妇随的婚后生活中,他们还特意留下刻有“文章知己柴米夫妻赵世昌徐畹兰合印”十六字印章,可证二人志趣相投、感情弥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天妒英才,天也妒恩爱夫妻,所以俗语才说,恩爱夫妻不到头。

1894年,赵世昌在进京赶考途中,突感风寒,后转为白麻疹,十余日之后竟一病不起,不久撒手人寰。

经历丧夫之痛的徐曼仙,诗风一变而为沉痛抑郁、感慨伤怀,字字皆泪:

自感

弹指双丸迅速更,廿年如梦梦魂惊。

秋云拟命三分薄,止水为心一片平。

莫遣愁魔情抑郁,追思往事泪纵横。

可怜天定偏难挽,着着输人不必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子读红寡居日

无论遇到怎样的人生困厄和深重打击,生活总是还要继续向前。

在人生的困境中,一代才女徐曼仙,终究在痛定思痛后,毅然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侍奉公婆、抚养幼子的大家庭重担。

对于普通人而言,生活里尚且不是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对于才女徐曼仙而言,更是如此。

所以,在持家教子的寡居生活中,她开始利用闲暇时光,孜孜不倦研读《红楼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有《偶书<石头记>后七绝》组诗,七首诗全写林黛玉,由此可见诗人对黛玉的痴迷和热爱,以及对宝黛爱情悲剧的深深悼惜之情。我们且录几首来读:

情天同是谪仙人,两小无猜镇日亲;记否碧纱橱里事,戏呼卿字作颦颦。

菊花香里快飞觞,斗韵分笺粉黛场;试问清才谁冠首,当时独让病潇湘。

梨花落尽不成春,梦里重来恐未真;漫道玉郎真薄幸,空门遁迹为何人?

宝黛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黛玉的绝世才情、多愁多病身,还有宝玉的因情成痴、遁入空门,这情天情海,情深不寿,痴男怨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红楼情幻世界,让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徐曼仙甚至还为此专门研究《红楼梦》,终至写出《红楼梦戏谱》一书,成为我国闺阁红学研究的开山鼻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俗点说,《红楼叶戏谱》是徐曼仙根据《红楼梦》一书而发明的一款民间游戏。

这一游戏所依托的形式是传统的叶子戏。

所谓叶子戏,是一种古老的纸牌游戏,因为牌只有叶子那么大,故称叶子戏。

当然,你也可以说,《红楼叶戏谱》就是红楼主题麻将说明书。具体玩法是:

选《红楼梦》中金钗和侍女四十二个制为牌,每样两张,共计八十四张牌。

整副牌百子仅三张:宝玉、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其余均以情配牌,分情淑、情贞、情义、情怜、情幽、情胎、情庸、情慧、情傲、情妒、情移十一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人玩,一人坐庄,庄家十二张牌,闲家十一张牌,跟普通麻将一样,条子归条子,筒子归筒子,三张牌为一组,各从其类。情淑归情淑,情贞归情贞,牌名不能相同,凑“富贵神仙”、“暗水浮香”、“冷韵幽芳”等四字句就可胡牌了。

这套牌玩起来相当复杂,必须要对大观园各种人物十分熟悉且能熟记口诀。

所以红楼叶子戏对玩家的红学根底构成极大考验,因而它并未在社会上流行开。

在书中,徐曼仙将自己多年研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及个人才情融入其中,并有意识渗入诸多女性意识。

因此,这款游戏,实际上是以类似麻将牌的形式所进行的《红楼梦》研究,徐曼仙也因此成为女子红学研究第一人。

名动上海暮年时

1906年,为伸张女权,秋瑾在上海成立“天足会”,鼓励广大妇女从缠足的陋习中解放出来,徐曼仙也积极参与倡导。

不久她即被秋瑾聘为该会女子学校国文教师。

自来到大上海之后,徐曼仙一下子开拓了眼界和视野,思想观念也更趋多元和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2年5月,徐曼仙还参与发起成立了中华女子实业进行会。这年年底,由该会组织的女子兴业公司也在上海顺利开业。

该公司是当时出现的第一家女子商店,《申报》曾为此专门进行过详细报道。

徐曼仙还亲撰对联云:

初学经商,愿为国货。未能参政,聊隐市廛。

自大胆踏足商界后,不久,徐曼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又于1914年5月,在上海参与创办女性刊物《香艳杂志》。

自第一期起,徐曼仙即担任该杂志编辑,为杂志出谋划策、作诗撰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老本行诗歌创作之外,为吸引读者眼球,徐曼仙还亲自操刀,大胆尝试小说创作,先后在《香艳杂志》上发表侦探小说《悞悞》、艳情小说《以嫖治嫖》和侠义小说《周莲芬》,突出表现了一代才女多方面的文学才华。

后来其子赵笤狂,接过母亲的接力棒,成为与周瘦鹃、严独鹤、张恨水、郑逸梅等齐名的鸳鸯蝴蝶派重要作家。其主编的《红玫瑰》杂志历时九年,影响广泛。

才如黛玉,小小年纪便诗名在外,后来又如史湘云一般,“厮配得才貌仙郎”,却怎料,丈夫英年早逝,一如王孙公子卫若兰;命运安排她独守空房,又似薛宝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以为红颜薄命古来多,上天早已悄悄为她关上那扇幸福之门,却怎知,她迎难而上,侍奉公婆、持家教子之余,又执教女校、踏足商界、创办杂志,她样样为天下女子作榜样,处处开风气之先,像极了大观园里的改革家贾探春。

如凤凰涅槃重生一般,她悄悄为自己的人生又打开了一扇窗。

窗外,春和景明,光风霁月,海天一色。

徐曼仙。

她似是从海天相接处,徐徐而至的,曼妙绰约一仙子。

作者:我方团队特邀作者午梦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