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初候:蝼蝈鸣,易经:潜龙勿用,时机不到,有德的君子该咋办

农历5月5日左右,正式进入立夏节气,古人称农历四月为“孟夏"。

立夏之后的五天时间里,为72候中的“初候”。

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古代劳动人民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书中,谈到立夏初候时称:蝼蝈鸣。

代表立夏初候的”蝼蝈“又是什么?

”孟夏之月,蝼蝈鸣,蚯蚓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郑玄曾为此物注解:“蝼蝈,蛙也”。

因此,汉语中描述“蝼蝈”时,称他是一种“形状较小﹐其色褐黑﹐好聚浅水而鸣”的蛙科昆虫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蝼蝈的名字中,虽然带有“蝈”字,但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蝈蝈”。蝼蝈,还有“天蝼”、“蝼蛄”、“梧鼠”等名字。

“源易缘“注意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并没有提到“蝼蝈”虫类,但在虫部三:化生类物种里,谈到有“蝼蛄”(音 读:lou gu)。

李时珍解释说:蝼,臭也。此虫气臭,故名蝼。

“蝼蝈穴土而居,有短翅四足。雄虫善鸣而飞,雌者腹大羽小,不善飞。吸风食土,喜就灯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草纲目》中,称雄性的蝼蛄,可以解毒,治疗恶疮、口疮、水肿等方面,有奇效。

荀子在《劝学》中,曾说过:“腾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来教育人们学艺要精。

梧鼠有“五技”: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有人称其为“五技之鼠”。

有观点认为,梧鼠正是代表立夏初候的“蝼蝈”。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以下付费内容更精彩、更实用。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如果喜欢,欢迎订阅购买专栏,或私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