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窗外的银杏叶又落了一地,一如诉说着2023年的故事,那一幕幕画面不断浮现在眼前。

7月1日,我和定江镇中心卫生院医生一起对苔塘村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村民郑奶奶(精准扶贫对象)进行家访,并开展免费体检及家庭医生履约服务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敲门,听到里面传来微弱的声音:“谁啊?有事吗?门没有锁,进来吧。”我小心翼翼地推开门,一阵凉意在这骄阳似火的时节从背后升起。屋里很黑,过了一会我才看清,郑奶奶躺在床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赶紧上前跟她说,今天下乡,来给她进行健康体检回访。她好像听明白了,努力用双手撑起来,背靠在床上,艰难地说:“我好久没有出去了,我想出去晒晒太阳。”

然后,她艰难地起身,摸索着下床,我们上前扶她,她倔强地摆了摆手,要自己拄拐杖走,终于走到门槛,她眯上眼,用力地吸了一口气,努力把脚跨过门槛。这么热的天,她竟然穿着解放鞋。走到堂屋的时候,她扶着桌子停下来跟我们说:“麻烦大家帮帮我,把凳子搬到屋外去。”

我迟疑了一下,暗道:“外面多热呀!”但还是硬着头皮拿了几张凳子放到了屋外。她慢慢地坐着,眯着眼睛微微叹气:“晒太阳,真暖和,真舒服,好久没有出来了。”

这时,我认真打量郑奶奶,很瘦、很苍白,衣服上打着很多补丁。

“老人家,您气息偏弱,血压偏低,现在吃的是什么药?我帮您看看。”我握着郑奶奶的手,竟然是冷冰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吃这些,用慢性病卡买的,每个月,老头子花30多元买的,比以前花钱少多了。现在,我就靠这些药养着这条老命了。”郑奶奶从拐杖上解下一个尼龙袋递给我。

“这是平喘的,这是扩冠的、强心的……这些药都很对症,要按时服用。”尼龙袋子散乱放着很多发票,我努力地在里面翻找着。

“老头子跟我说,政府每年都会帮我俩买医保,现在去门诊拿慢性病的药,报销比例比较高,比如100元钱的药,自己只出20元就差不多了,我们勉强承受得起。”

突然,郑奶奶的眼角皱纹凑在了一起,有些悲伤地质疑:“老头子听人说,今年冬天会很冷,不知道我能不能撑过这个冬天。”郑奶奶话语很慢,满是忧伤。我握紧了她的手安慰:“您放心,低温不会持续很久的,只要注意避风保暖和按时服药,冬天很快就会过去,明年春天我们还会再见的。”

“大家等一下,吃点西瓜再走,昨天我想吃点西瓜,老头子在自家地里摘了一个,麻烦您去厨房拿出来。”郑奶奶舍不得我们走,扯了扯我的衣角,催促我去拿西瓜。

“谢谢,您家的瓜,很新鲜,很甜。”西瓜的瓤红白相间,我们吃在嘴里,甜在心头。离开的时候,我们想送郑奶奶回屋,她倔强地摆了摆手,然后拄着拐站着,目送我们离开。

“医生,我家老婆子喘得厉害,可能挨不过这个冬天了。”12月底,寒潮如期而至,我接到郑奶奶老伴的紧急电话。“您别着急,我马上联系120去接郑奶奶。”我电话里安慰老爷子。

“郑奶奶,郑奶奶……”到了医院,我们轻声地叫了郑奶奶几声。“是你们呀!老头子快给大家倒水喝,劳烦你们来看我。”握着我的手,郑奶奶混浊的眼睛里充满了希望。

“我好很多了,医生护士对我们很好,这里住院环境很好,就是花钱贵吧……”郑奶奶的眼神一下就黯淡下去了。“你别担心,夏天卖西瓜赚了点钱,而且国家对我们精准扶贫对象住院报销达到报销90%,我们自己出的钱不多,你就放心养病吧。”老爷子看出郑奶奶的心思,轻声地说明。

“谢谢党,谢谢政府,谢谢大家。”郑奶奶看着老爷子比划,不断地说着感谢的话语。

供稿:广西桂林灵川县中医医院

编辑:朱红剑 校审:郑艳玲

第十八届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