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这个文章题目的时候,不禁会想,香港的士好大的口气!居然要把网约车踢走?为什么会这样,今天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实际上,香港是没有名正言顺的网约车,所以,在香港的网约车按道理说,是触犯了香港的法例,但港府又无可奈何的让他们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0年前,也就是1923年6月,香港第一间出租车运营商成立了,名字是香港九龙出租车公司开业,当时引入了80台法国雪铁龙房车。

从那时开始,需要登记“商业载客用途”的计程车车牌是黑色做区分,名正言顺做生意,的士行业赚钱如猪笼入水,造就了无数个的士大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的士行业如此赚钱,不少人就开着自己的车,也去接客了,由于他们没有“商业载客用途”牌照,车牌色是白色,所以这种车被称为“白牌车”。

那个年代,打的很贵,这种白牌车就填补了香港交通的空隙,加上车资便宜,瞬间成为不少香港市民的最爱,这让的士业者“恨之入骨”。

为了增加更多的乘客,白牌车从四座到十几座,70年代港英政府开始规范这些小巴车种,于是就发牌给他们,成为了香港著名的红色小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白牌车继续在香港生根发芽,拦也拦不住,毕竟可以填补到香港市场需求的空缺,终于到了2014年,网约平台正式进军香港了。

一下子,香港的士业界终于再也忍不住了,明争暗斗了100年,这一下子把白牌车名正言顺起来,还成为“正当生意”,这可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众所周知,香港的士不贵,车牌贵!在港府规管下,一个的士车牌居然被炒到了700多万,如此天价,世上没有一个城市可以如此。

于是,反对网约车的声音彼此起伏,的士行业从2018年开始就进入“战争状态”,港府门口络绎不绝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士反对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代是不停的巨轮,慢慢前向滚动,社会同样跟着的发展,网约车日趋成熟,瞬间成为不少港人喜爱,港府挡不住,只能放任发展。

这边是手心的肉,那边是手背的皮;这边是的士的反对,那边是网约车的抗辩;港府心里苦,但不能说出来,只能泪水往自己肚里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香港成为一个奇特的现象,有的士,也有网约的士,还有网约白牌车,港府时不时抓一两个白牌车以表决心,但又纵容其发展。

一直到现在,香港政府对发展网约车的态度仍然非常暧昧,到底是批准经营,还是禁止经营,仍没有一位领导敢站出来点头承认。

近日,港府运输署表示,开始研究如何规管网约车平台,加强打击非法活动,一时间,双方的“火”再次被点燃了,你一言我一语又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约车认为港府始终要给个名分,毕竟现在已经做大了,就可以把网约车司机纳入劳资合同,不然现在太难管了,无法做到服务监督。

的士小巴业者认为,港府必须“踢走”网约车平台,让生意额“回流”至的士业,以提升服务水平,最好再加价,以便的士做好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