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动听的赞美,能抚平人心向阳的荆棘。

我们常抵触刻意谄媚,但言语的温度亦有感化力量。恰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滋润人心田。

然而话语要真诚,不空不虚。

妄言反噎出心头难受,傲然看破虚与委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云,妙言锦赞乃一门心灵艺术。

李白、杜甫等名士,身处权力之争的漩涡中,舍弃骄傲,用手中的文笔编织出一张张辉煌灿烂的诗篇。

杜甫笔下的“八仙”们,每一个人物都是一种性情,每一句赞美都是对这个世界的投射。

贺知章的巧舌如簧,用奉承的言辞令李白荣耀登顶,如同盛放的牡丹,摇曳生姿。

赞美之词源自爱,则可抚平人生荆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皆有价值,但未被发现。我们何不开口,用言语丰富他人生命。

清代爱国诗人龚自珍的《投宋于庭翔凤》,更是夸人艺术的巅峰之作,流传至今,仍然发人深省。

《投宋于庭翔凤》

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宋翔凤,清代常州学派大家,为当世良师益友。

公元1819年,二人缘聚,一见如故,情谊日益笃厚。

日复一日的交谈中,宋翔凤大德的感化,也使龚自珍日臻完人。

三载有余,龚自珍写下一首恭维之作,以示对宋翔凤的崇敬之情。

美言之下,实则欣赏宋翔凤的人格和学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可以想象。

那是一个清晨,太阳初升,洒下一抹温柔的光辉,照亮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

龚自珍静静地坐在窗前,书桌上放着翔凤赠予的书。

他轻抚着梅花图案的封皮,似在感受着导师深沉的情谊。

仿佛那梅花的芬芳,在岁月的涤荡中愈发芬芳。

欣然回想起宋翔凤教诲的日子,有如一股暖流,润泽了他求学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投宋于庭翔凤》似一抹素雅的山水画,淡淡的墨色中透露着对师长的景仰与感恩。

如此深情的文字,恰似清晨微风中的梅香,静静地荡漾在岁月的长河之中,永不消逝。

“ 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

阳春三月,在太湖洞庭二山的清风拂面中,龚自珍与宋翔凤相逢,犹如一场道义之会,一番学术之约。

宋翔凤虽年长龚十六载,却折冲下士,陪同登临、赏花、言谈甚欢。

踏着青石小径,青竹成荫,如诗如画的景致,仿佛将他们包裹在一片古朴的宁静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龚自珍的襟袖翩然飞舞,如同古诗中的松间泉流,自然灵动。

而宋翔凤谦逊的风度则似那太湖波光粼粼,不炫不俗,却蕴藏着深不可测的博学。

宋翔凤见龚资质出众,不遗余力指导,一如涓涓春泉,滋润后学。

龚自珍惊叹于宋翔凤“拥书百城”之举,那种广博与深沉宛如古人所言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而“拥书百城”之“百城”,仿佛是一座座智慧的堡垒,坚固而又高耸。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在那喧嚣的人海中,我们邂逅于一瞬,幸运与你握了一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握手的瞬间,一种难以名状的甜蜜,就像三年之久的芬芳,永远缠绕在衣袖间。

当宋翔凤读到这首诗时,或许内心泛起层层涟漪,仿佛明白了诗人心底的真情流露。

不得不说这最后一句实在太绝了!

这一首“马屁诗”,短短28字,却胜过千言万语。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龚自珍。

在日常交往中,言语之间的恭维和赞美有时会像一束光,温暖了人心,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还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善于巧妙的赞美之道。

李白所作《清平调》,看见天边的云彩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衣裳,看见娇嫩的花儿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容颜,这是极言杨氏的衣饰和容貌之美。

间接写出了大唐盛世的美。

唐玄宗为李白所作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飘飘何所似?天人中庭树。”

直接将李白比作仙人,极尽谄媚之能事。

陆游为陈师道所作的《临江仙·送陈十八别洞庭》:“文章丞相体,风流才子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丞相”之体,喻陈师道文采顶峰。

苏轼为赵明诚所作的《赵明诚画马图序》:“动则似奔豚之骓骑,静则若思虑之谋猷,得无骨肉气象,入无心斗机谋。”

巧妙运用比喻,将赵明诚画马的能力渲染得无与伦比。

这些“马屁诗”都通过巧妙修辞,将对象夸大到了极点,成为千古绝唱。

充分展现了中国士大夫阶层运用诗词谄媚权贵的最高境界,功力深厚,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佳作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