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之后,我国北方的入夏进程开始加速。预计未来一周(5月7日至13日),西北、华北、黄淮等多地最高气温或创今年以来新高,北京、天津、石家庄、西安等多地将出现“30℃ +”的气温。相较常年同期来看,这波暖热将使北方不少地方的最高气温明显偏高,局地甚至可能刷新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正处于春夏临界,或将于本周开启入夏进程

“未来一周,西北、华北、黄淮等地暖热天气发展增多,多地最高气温或超30℃,较常年同期偏高4-8℃,局地甚至偏高10℃左右,并将大面积刷新今年以来气温新高。”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李靓介绍。

明后两天,呼和浩特、北京、天津、石家庄、西安、兰州、银川最高气温都可能刷新今年以来新高。上述城市中,除呼和浩特外,其他城市最高气温都将达到或超过30℃,其中北京、天津、兰州、银川将出现今年首个30℃。

随后在冷涡影响下,10日至11日北方气温会短暂下滑,但很快又会迎来一波暖热高潮,12日前后多地气温将再创新高,局地还会出现高温天气。像银川,11日、12日两天气温将连创新高,最高或达34℃。西安12日、13日也将连创新高,其中13日最高气温或达35℃,如果兑现,将是今年北方大城市中首个高温。

据中国天气网介绍,气温的快速提升将推动北方多地的入夏进程。预计,升温过后,夏季的最北端将至少推进到河北南部一带。大城市中,石家庄、济南、西安有望在本周正式迈入夏季的门槛;乌鲁木齐、兰州、银川、太原、北京、天津等地目前正处于春夏临界,也可能于本周开启入夏进程,较常年略早。

北方为何热过南方?专家解读背后原因

相较于升温势头猛烈的北方,未来一周,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高气温多在25℃上下,较常年同期偏低,略有凉意。

为何此次北方升温力度如此强劲,甚至热过南方?李靓表示,这主要是由于本周大多数时间中,西北、华北、黄淮等地处于高空暖脊或脊前西北气流控制下,天气晴朗、降水稀少,且太阳辐射强,利于出现干热天气。而南方降雨频繁,辐射条件较差,因此升温乏力,自然比不上北方热。从常年来看,5月至6月上中旬这段时间,北方的暖热确实经常胜过南方。

每次有气温大回暖或高温过程时,总会出现关键词“高压脊”。高压脊和低压槽都是叠加在中纬度西风带里的波动,往往交替出现。它们一年四季都会有,前者是北方夏季晴热天气的直接影响因素,后者则是冬季带来冷空气雨雪降温的重要助推因素。

在大陆暖高压脊控制地区,气流下沉增温,天空晴朗辐射强,空气干燥,而且垂直和水平的风速都比较小,散热慢,就像盖了个不散热的“大锅盖”,因此天气以晴热为主。

气象专家提醒,虽然近期北方大部晴热当道,但夜间最低气温仍较低,昼夜温差普遍超10℃,部分地区在15℃以上。建议大家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着装,早晚出行时多穿一件薄外套,避免着凉感冒。

今年夏天会更热吗?

相较常年同期来看,这波暖热将使北方不少地方的最高气温明显偏高,局地甚至可能刷新纪录,但这样“偏暖”、甚至“破纪录的热”,已经不再少见了。

从气象部门统计的过去三年数据来看,2021年我国经历了“史上最热国庆假期”,2022年夏天又接连遭遇了“史上最热6月”“史上第二热7月”,2023年是“我国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年”“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年”,2024年我国多地经历了“史上最暖三九”。

不难看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过去少见、罕见的天气情况,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不过,据中国天气网介绍,这次北方升温还不至于到极端的地步,常年来看,立夏时节也是华北一带开始进入夏季的时候,这次如成功入夏,虽早一些,但也没有太大意外。

今年夏天会不会更热?要回答这样的气候问题,绕不开“厄尔尼诺”。“厄尔尼诺”指的是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温异常变暖的气候现象,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在2023年形成,根据最新监测,目前厄尔尼诺事件处于持续衰退阶段。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塞莱斯特·绍罗表示,由于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在高峰过后才会对全球气温产生最大影响,因此,2024年可能比2023年更热。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也曾在采访中表示,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厄尔尼诺”次年往往是我国夏季气候最为异常的年份。不过,周兵也提醒,我国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海温、极冰和陆面积雪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厄尔尼诺并非唯一影响因素。

来源:知道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