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国文化中,龙是最神圣和睿智的生物,被赋予了吞云吐雾、隐身波涛的神力。古人对龙的形象描述细腻入微,仿佛是亲眼所见。龙马般的长脸、雄鹰般的爪,蛇形的身躯覆满闪亮的鳞片,栩栩如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尽管龙在中国被奉为至高无上的权威象征,但世人至今未见过真正的"活龙",然而,这个世界上却有一种动物,长得和龙十分相似,简直就是传说中的龙的幼年体!

«——【·洞螈·】——»

在这千百年来,人们对龙的执着好奇和向往从未停止,无数探险者甚至深入世间最幽暗偏僻之处,只为一睹龙的踪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惊喜的是,虽然传统意义上的"龙"恐怕永远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之中,但在地球上确实存在着一种生物,与典型龙形象惊人的相似,被誉为"最像龙的生物"——洞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身白皙细腻的肌肤、大长着马般的脸孔、蛇形细长的身躯、四足并陆生水生两栖……从各方面看,洞螈与中国龙神奇般地相像,简直就是一只"小小龙"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怪最先发现洞螈存在的人,惊骇地以为找到了传说中龙的幼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外形相似,但它与龙的关系,也仅仅是外形相似。根据学术研究,洞螈是一种古老的穴居两栖动物,已在地球上存活了超过1500万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它们最"近亲"的其他生物,也早已灭绝数千万年。因此,或许洞螈与神话传说中古龙的相似,只是一种有趣的进化巧合。

«——【·奇特之处·】——»

有趣的是,尽管洞螈与龙没有直接渊源,但它们却意外拥有一些神妙般的能力,让人不由得浮想联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洞螈的一生大部分时光都处于"静止"状态,懒散行动缓慢,每分钟只有2次微弱心跳。然而即便如此,它们居然能够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存活足足7年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食物充足时,洞螈会狼吞虎咽储备大量营养。进入饥荒后,它们便会降低新陈代谢几近停滞,慢慢消耗体内储备,从而使储备能量被无限拉长。正如人们所说,洞螈赞同着"生命不在于运动,而在于静止"的哲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之相对应的,是洞螈独特的能量节俭生存方式。它们一生中,只在每约12年交配一次,极尽能事避免浪费体力。如此"佛系"做派,或许就是它们延年益寿的秘诀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为神奇的是,如果洞螈被遗弃在洞穴之外阳光下,它们会开始"长眼"——原本隐藏于皮肤之下的眼睛会慢慢显露。仿佛就在重现着人们对龙的想象,"龙宝宝"终于长出双眼,蓄势待"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洞螈的体色也会随着环境的明暗变化而改变。置身黑暗时呈白色粉红色,一旦见光则会变为深色。这种变色的能力使它们能够轻松隐藏或暴露于天敌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缺少视力的情况下,洞螈发展出了极其敏锐的其他感官,在捕食和防身上游刃有余。它们的听力范围之广,可以清晰接收到10到15000赫兹的动静,是人类的数倍。同时全身布满感受器,还能探测水中微小的化学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存力这么强大,伤害力又有多大呢?虽然洞螈体型娇小,但它们具备惊人的再生能力。只要身体部位未遭断绝,即便被切除也能很快重新长出。实在让人联想起凤凰那份愈合如初、浴火重生的传奇。

«——【·珍贵的洞螈·】——»

尽管洞螈与龙并没有亲缘关系,但它们如此多"相像之处"着实让人怀疑,古人所描绘的龙形象,是否正是来自于某种近身遭遇的灵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想,远古时期黑暗世界中,祖先偶然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小白蛇",见其长相夸张,难免遐想联系到某种传说中强大的神兽形象,继而衍生出一种全新的生物幻象——就是"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或许洞螈确实是某种未知龙类生物的远古祖先。只是随着地球环境的巨变,龙一族进化到今天只剩下这么一个娇小的分支。也就是说,洞螈并非"幼龙",而是已完全"退化"的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如何,洞螈都是一种非常罕见、神秘而有趣的生物。全球现存种群数量极其有限,主要集中在欧洲阿尔卑斯山区。由于特殊的生存环境和习性,它们也屡屡濒临绝种的边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斯洛文尼亚,人们视洞螈为国家自然珍宝,将其形象印制在旧版货币上。二战时期,政府还曾将活体洞螈作为珍稀礼物,馈赠给其他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为了保护这些"小精灵",各国都在加大力度管控盗捕和环境污染等威胁因素。期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仍能在地球某个黑暗幽谷,窥见这位"最像龙的生物"优雅的身影。

«——【·结语·】——»

人类的想象力是无止境的,在缺乏科学认知的古代,人们总是会根据所见所闻编织一些离奇有趣的神话传说。洞螈与龙般的相似形象,很可能就是远古时期某种神秘遭遇的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同艺术家笔下的龙形图案源自现实生物的部分特征,再加上无尽想象力的点缀一般,龙的神话可能也正是由祖先对洞螈等怪异生物的观察和联想,逐渐衍生并美化而成的。

古时的人们或许见识过洞螈那副小小龙形的模样,又或是目睹了它们在阳光下长出"眼睛"、肤色变幻的奇景。加之洞螈强大的生存技能,自然会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将之神化为凶猛霸气、力大无穷的神兽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代代口口相传,龙的形象也就渐渐发展成为我们今天熟知的傲视群伦的权威象征。可以说,神奇的龙形象,其实就是对大自然奇妙生物的一种符号化概括和艺术化想象。

时至今日,现代科技发达,我们对世界已有更透彻的理解。龙的存在早已不攻自破,但对它们的热爱和向往却并未减弱分毫。龙的形象已成为中华文化中弥足珍贵的符号和艺术渊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洞螈作为"最像龙"的现实生物,它们与龙的相似之处,正是追溯龙文化渊源的一个有趣线索。

尽管缺乏直系亲缘关系,但也许正是由于某种巧合的投射和艺术加工,使得洞螈才得以"化身"为人们心目中的神兽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未来,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人类定能进一步揭开龙文化的神秘面纱,追寻龙这一独特文化符号的真正起源。而那份对龙永不熄灭的好奇心和向往,也必将推动我们更加了解和热爱大自然中的奇妙生物。

保护好像洞螈这样宝贵的物种资源,也是维系地球生命多样性、为子孙后代留住这份丰富遗产的重要一环。希望在未来,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珍爱生命的美好,那份传承千年的龙文化魂魄也将永映长青。

信息来源:

东西问·龙年春节|刘国祥:龙年说龙,中华龙文化是如何起源和传承发展的?——中国新闻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球上最像龙的生物——洞螈——大科技杂志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