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结果揭晓,河南人魏青刚和洪战辉均登上了榜单。魏、洪二人作为9300万河南人的代表,获得了新时代中国精神文明典型人物的最高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一幕,最欣慰的是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徐光春。这个老资格的媒体工作者,终于如愿迈出了为河南树立正面形象的第一步。

政坛起步

1969年,25岁的浙江青年徐光春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为一名专业的记者,是徐光春追求多年的梦想。在中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之一完成学业后,徐光春选择进入部队从事宣传工作。

这一段军旅生涯,铸造了徐光春坚韧不拔,勇挑重担的性格特点。他从基层的报道员开始,先后在多家媒体承担记者工作。

工作的初期,只是因为兴趣使然,徐光春盲目地投入着满腔的热情。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记者这个行业的历史责任。为人民代言,讲好当代中国故事,这是他给自己树立的新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媒体宣传,就是用浅显通俗的形式,把复杂繁琐的事实加以总结概括,推介到更广阔社会层面上来,提高普通民众的认知。

在长达26年的新闻生涯中,徐光春用一个又一个宣传报道任务的圆满完成,履行着自己媒体人的职责。

他参与创办《中国读书报》等平面媒体,他坚持以文字发声,正面宣传党的执政经验和功绩。他以精品思维,监制国庆、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等系列报道,用大量接地气的事实,见证建国后我党的辛勤付出。

出任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后,徐光春更是积极把握新媒体的地域优势,推出了一大批制作精良,寓意深刻的影视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耕新闻行业多年,徐光春形成了自己踏实坚定的工作作风。他强调证据链的完整,善于从事件的起因寻找新闻线索,在深入调查中串联起不同佐证。直到事件结束后,他又往往会利用总结性的表述,引发读者深思和共鸣。

面对新时期的工作,需要有新时代的思维来应对。徐光春思维的灵活,处事态度上的兼容并包,让很多与他合作过的媒体同行,叹为观止。

扭转面貌

2004年末,徐光春有了新的工作任务,担任河南省委书记,同时兼任省人大党组书记。河南省位处祖国的中原地界,占据中华文明发源的优势地位。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徐光春上任的时候,河南的名声并不好。

时年60岁的徐光春,距离退休年龄不满5年。河南经济不落后,社会各方面表面繁荣,并无不安定的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完全可以无为而治,“混”过这一届任期,安安稳稳地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他是从部队走出来的党的干部,如果只顾个人安逸,放弃为人民谋福利的初衷,他心里难安。

徐光春把扭转河南口碑,当作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项目标。河南人素质低吗?河南很差劲吗?徐光春在结束了对基层的走访调研之后,彻底否定了这两个疑问。

时代在变迁,历史在进步。发展的脚步过快,难免会出现一些掩盖不住的小杂音。承认问题的存在,有的放矢,扬长避短,这是共产党员徐光春所擅长的。他准确地掌握了河南省的“脉搏”。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徐光春大胆“开药”。在他的主持下,河南省积极推动挖掘历史资源优势,以黄帝拜祖大典等活动开启文化交融和创新。以中原崛起为总导向,河南省提出了包括六个方面的长期发展纲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与“感动中国”评选,则是这些政治举措中的步骤之一。到了2009年,徐光春因为年龄原因,离任省委书记的时候。河南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评价,已经实现了彻头彻尾的改变。

退休后的徐光春,虽然身体状况不佳,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媒体工作的关注,经常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宣传党的思想方针。2022年10月,徐光春病逝于郑州,享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