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北城门

西德尼·戴维·甘博(Sidney·David·Gamble,1890年-1968年)西德尼·戴维·甘博(1890~1968),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是一位研究中国的学者和社会学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业余摄影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8年,少年甘博与父母旅行时第一次来到了中国,他一下子就被这个东方古老神秘的国度迷住了,用甘博自己的话说,这次访华之旅“就像是被一只东方的昆虫叮咬了一口”。

大学毕业后,甘博多次来到中国。 在1908至1932年里五次往返中美之间,留下了5000余幅历史照片,30多卷电影胶片,展现了一个美国人眼中动荡而又蕴含生机的中国画卷。 甘博不是单纯的游客,他是一位社会学家,因此会有目的性地拍摄,这些照片可以真实地描绘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横截面。 本组照片就是他在四川成都地区拍摄。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四川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为争夺四川统治权,各路军阀、地方实力派多次在成都大打出手。1917年,驻守成都的川军刘存厚、滇军罗佩金和黔军戴戡为成一方诸侯,不顾生灵涂炭,以街巷为战场,枪炮并用。仅4月刘、罗的成都巷战,就使数百人毙命,多处民居被毁;7月的“刘、戴之战”更使成都市井毁于一旦。

甘博在成都拍摄的一些照片正展示了军阀混战对这座名城的毁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繁忙的成都北城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城门附近的旅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观甘博的小孩子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博一行来到成都时,正值一次军阀混战结束。战乱的结果是到处残墙断壁,瓦砾成堆,这几幅应该是皇城坝周围民房被焚后的惨状,成片的民房已被焚为废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断壁颓垣之中,有人撑起草帽为神像遮风挡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竹席搭起临时住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战火损毁的法国领事馆,应该属于误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督军署。原清代贡院大门,现在成都天府广场毛泽东塑像的位置。辕门放大图,可见辕门后的石牌坊上有“为国求贤”四字,再后的城门上中悬“四川督军署”的挂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城外辕门门后的石牌坊旁边的大石狮在雨后的泥泞中显得神情疲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的挑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的挑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的挑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的挑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的挑夫。感觉这些辛苦的挑夫,肩膀可以挑 的 下整个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郊外的路上见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当地的人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当地的人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当地的人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文殊院的僧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文殊院禅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文殊院的和尚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成都文殊院禅堂内,众僧在主念僧带领下课诵经文,伴以鼓磐、木鱼等法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山石。泰山石敢当,是民间禁压不祥的神物, 上古之时有很多禁忌和崇拜,石崇拜就是其中很特别的一种崇拜。将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在民间甚为流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 节孝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猪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南门的牌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的郫县城门

免责声明:公众号部分文章来自网络,转载的文章仅在本号内部做分享使用,如涉及侵权或不实,请及时在公众号留言联系,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