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君主一般都是在驾崩后,才将位子传给继承人,以此来达到一个新旧更替的循环。那么,为何不趁着自己还未死去,就将位置传下去呢,这样天下说不定还能更加稳定,皇子之间不必为了争夺皇位而闹个你死我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子夺嫡

不过对于许多君王来说,传位并不是说的那么简单,一山不容二虎,就像一国不容二主,做太上皇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安逸,更何况历史上有出现过君王在世传位,自己却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这下更没人敢胡乱让位了。

历史教训:理想很丰满

一个国家里只能出现一个权力中心,若是出现多个,这个国家势必要乱,最终弱的一方会被强的一方吞噬,才能达到最初的平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武灵王

譬如战国时期的赵国,赵武灵王在世的时候就曾禅让皇位给自己的儿子,赵武灵王自己也是十分优秀的,他十分有大局观,在赵武灵王即位初期,赵国国力还是十分的弱小,周围各诸侯国虎视眈眈,然而赵武灵王凭借自己的才干与卓越的眼光在赵国大兴改革,将赵国一跃成为中原强国之一。

然而正值而立之年的赵武灵王,却在此时,将自己的位置禅让给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自己退居幕后做了太上皇,这不禁让人一头雾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武灵王

其实赵武灵王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只是这个原因十分“胆大妄为”,他想周游列国学习一下他国的变法成功经验,因为赵武灵王只改进了赵国的军事制度,对于其他方面却并未涉猎,然而当时其他的几个强国都进行了改革,所以赵武灵王想要亲自观摩一下。除此之外,是因为赵武灵王不信任他人,本国并没有这样的能人,而其他国来的又难免是奸细,于是赵武灵王决定自己去;倘若自己不幸在秦国被抓,赵国此时也有了新的君王,对赵国的国家运作并无太大干系。

历史教训:现实很残酷

只是赵武灵王没读懂自己的儿子,他一心为国,冒着生命危险去学习改革变法,待到他回国后,发现自己的儿子已经成功取代了他,将大权全部揽在自己手里。按照赵武灵王的计划,只是暂时将皇位让给儿子,待到他学习归来,仍旧自己主持大局完成赵国的改革。只是如今的情况已经不允许他这么做了,新王的政见与他有些出入,起初父子之间还会谦让一番,后来因两方立场不同,竟在朝堂之上形成了两个权力核心,一方是赵武灵王为首的旧臣,一方是拥护新王的权贵,场面十分难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惠文王

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场面,赵武灵王甚至想把赵国平分,自己重新称王,待到新王发觉了他的这番心思之后,父子二人再也难以维持表面的平静了,新王率先出手,发动了一场政变,将旧太子与赵武灵王一同围困在宫中,不给食物和水,最后,一代尊贵的君主竟活活饿死在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