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机关事退人员的平均缴费指数如何计算?是不是统一都在1以上呢?

在2014年10月份,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开始改革,而从此之后,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也开始缴纳养老保险了,那为了保证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国家就设置了一个十年过渡期,在十年过渡期之内办理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都是按照新老办法对比的方式计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止到2024年5月份,机关事业单位的十年过渡期也还没有结束,所以在5月份办理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也还是按照新老办法对比的方式计算的,而在按照新办法计算养老金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视同缴费指数都是因人而异的。

根据规定来说,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指数都是按照3项数据确定的,其中,机关单位的视同缴费指数是按照职务、级别和调节指数确定的,而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指数则是按照岗位、薪级和调节指数确定的,所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职务或者岗位不同,则可计算的视同缴费指数也是不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2024年办理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因为退休时的职务和岗位都不算太低,所以大部分人员的视同缴费指数都是能够超过1的,一般都是能够达到1.2到2之间的,甚至少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视同缴费指数都能够达到2以上。

在各地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办理退休时,实际计算的视同缴费指数确实是有高有低的,但相对来说,并不是所有人员的视同缴费指数都能达到1以上的,其中少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视同缴费指数是达不到1的,只有0.8到1之间的视同缴费指数的。

在确定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视同缴费指数之后,还需要再确定2014年10月份及以后的实际缴费指数,然后将所有的缴费指数相加,再除以总共的缴费年限,这里是包含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的,由此所计算的平均值就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平均缴费指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已经办理完退休手续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来说,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平均缴费指数都是在1以上的,但少部分人员的平均缴费指数也是有可能达不到1的

由此就可以看出,在2024年办理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并不是所有人的平均缴费指数都统一为1以上的,少部分人员的平均缴费指数是达不到1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