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凌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创新团队顺利取回5份中天系列苜蓿和燕麦等种子材料。这些材料已在中国空间站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装置上经历了11个月舱外辐射,近日由神舟十七号飞船带回地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科研人员后续将以该批种子为研究对象开展地面选育实验,聚焦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和增强抗性,培育优良牧草新品种,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兰州牧药所在航天育种领域具有多年工作经验,已成功培育出“中天1号、2号、3号”三个国家苜蓿新品种和“中天4号”省级燕麦新品种,这些品种已在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

航天育种是一种前沿科研手段,能够提供原创、安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种材料和种质基因源。这一切,都源于太空中独特的环境——高真空、微重力和空间射线三者共同作用,使得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通过航天诱变,有机会获得罕见的、具有突破性的优异新种质。

来源丨中国农业科学院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