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有着这样一场革命,它不仅有勇气去反抗当时腐朽的清政府,而且,还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当时的封建社会提出了,建立平均主义理想型社会的伟大构想。不仅如此,这次革命更是为当时的社会带去了一滴新鲜的血液,虽然,这些血液里有着很大一部分迷信和不真实的成份。

这次革命就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51年,在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下,百姓民不聊生,因此,洪秀全决定揭竿而起,通过借鉴西方基督教的宗教知识,建立了拜上帝教,并根据当时的社会条件提出了平均主义这一主张。在平均主义主张的支持下拜上帝教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为洪秀全赢得了不少支持,使洪秀全一时间光芒万丈,反清的道路也变得更加通畅无比。

据《中国近代史》上记载:

太平军进入南京后,立即大兴土木,把两江总督衙门扩建为天王府,拆毁了大批民房,动用了成千上万的男女劳工,“半载方成,穷极壮丽”,旋因大火烧毁。
1854年又在原址复建,周围十余里,宫殿林苑,“金碧辉煌”、“侈丽无匹”。东王府的修建也是“穷极工巧,聘心悦目”。至如冠履服饰、仪卫舆马等,都备极奢华。
此外,天王还不断选取民间秀女入宫。这些情况表明,太平天国领袖们在进入天京后,生活上的奢侈腐化已经相当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后来随着洪秀全对拜上帝教的错误理解以及他自己的疑心过重,导致内部发生各种争斗,太平天国一时间陷入了长时间的内部冷战中。在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更是怀疑石达开对自己的不忠心而导致石达开带兵出走,从而,导致太平天国最终走向失败!

可以说,仅仅只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就让原本光芒万丈的太平天国变得这样黯淡无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这场运动中还有着这样一个人,他的存在不仅为太平天国增添了一丝光彩,而且,还在这极短的时间里为太平天国注入了一滴新鲜的血液,拉拢了西方势力的支持。

他就是洪秀全的同族表弟洪仁轩!

洪仁玕可以说是太平天囯领导层中对西方见识较广的一位,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具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领,在当时的中国算是相当先进的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洪秀全与洪仁轩极小的时候因为成绩优异所以被当做是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不过,他们虽聪明却也同那些名落孙山的人一样,即使花费了再多的努力最后也只能从科举这座高山上摔落。1843年,洪秀全再一次参加科举,并以失败而告终。

在经历了这么多次的失败之后,洪秀终于认识到了其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落后,于是,伤心欲绝之下他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在拜上帝教建立后,洪仁轩也放弃了对科举的挣扎,加入到洪秀全的队伍当中,并且,成为了拜上帝教建立后的第一个信徒。不过,在拜上帝教成立之初,洪秀全与洪仁轩虽对拜上帝教持有不同的观点,但他们都没有过多的注意,却不想,这些在当时没有得到统一的观点最后成为了洪秀全失败的重要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秀全在对清政府彻底失望之后便想着去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平均的理想型社会,于是,他便借助西方基督教的宗教知识建立起了拜上帝教,想要以此来发动一场不一样的农民起义。在洪秀全看来,宗教的影响往往空口喊话有效果,至少在陈胜吴广用学狐狸暗示大楚兴盛的这一方法上来看,效果还是确比较显著的。

不过,拜上帝教对洪仁轩来说却是一种兴趣,这种兴趣是要付出实际行动的,于是,他砸孔子牌,毁土地庙。在当时接受封建思想的人们来看,这简直就是骇人听闻,因此,洪仁轩成为了人们能躲则躲的“病毒”。而在1851年的时候,在清政府的极力打压下,洪仁轩被迫逃往香港。也就是在这个地方洪仁轩的思想得到了升华,由开始的起义慢慢转变为救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另一边,洪秀全依旧打着拜上帝教的口号对清政府进行反抗,虽然,前期得到了一些起色,不过也为太平天国带来了更大的灾难——天京事变。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就损失了几员大将,可天京事变还没有过去多久,洪秀全又因猜疑迫使石达开不得不带兵出走,太平天国一时间陷入了灭亡的紧要关头。

而此时,洪仁轩的归来也为洪秀全带来了一些依靠,思想得到升华的洪仁轩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纲领,而这些政策纲领也使太平天国得到了西方的支持。正是因为有了洪仁轩的这一整套新的政策才为黯淡无光的太平天国带去了一丝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好景不长,洪秀全与洪仁轩对拜上帝教的不同看法注定他们要走向敌对的道路。

在洪秀全的疑心之下,洪仁轩还没有继续实施他的各类主张就被洪秀全下放了权利。而洪仁轩还来不及反抗就因为清政府一次次的打击使太平天国走向了失败。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失败后才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是,却也早已来不及了。

最后,洪秀全与洪仁轩都死在了清政府的打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如果洪秀全能少一点疑心,还能多活一点时间,也许,洪仁轩的思想就能得到实施,太平天国也不至于那么快就走向了灭亡!并且,后来曾国藩及其重要幕僚赵烈文在看到《资政新篇》的新印本后,他在日记中也不得不承认:

“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参考资料:

『《太平天国起义记》、《金田团营考释》、《中国近代史》、《资政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