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任君主的上任都势必会对朝中的力量进行更替,保证朝中的重要职务都掌握在自己人的手中。

对于汉族来说,清朝的统治者出身不正统,在清初,还有不少文人宁可饿死,也不肯报效清朝

然而,在康熙统治时期,却有5个汉人得到了重用并且善终。他们都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陈廷敬

陈廷敬是康熙的老师,由于受到儒家“尊师重道”思想的熏陶,康熙对这位老师一直都十分尊重。

但如果仅仅如此,他无法在历史上留下如此显赫的名声。

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1638年在山东出生。在他任期内,所管辖的地方,从上到下,都保持着清正廉洁的风气。这为他赢来了不少百姓的拥戴。

但对于康熙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这点,而是他对自己的支持。所谓患难见真情,放在这对君臣,这对师生身上,也同样合理。

当时的朝堂基本都被鳌拜所牢牢把控,想要从鳌拜手中夺权,难度不亚于登天。但陈廷敬还是站了出来,为康熙亲政提供了不少的助力。

更令人赞叹的是,在鳌拜倒台后,陈廷敬没有落井下石,反而恳请皇帝秉公办理。

正是这样的行为,赢得了康熙的赏识。甚至他后续生病时,康熙更是派出皇家专用的御医来为他诊断。

陈廷敬75岁那年,因病离世。康熙得知后,更是亲自为他撰写挽联,赐下谥号文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于成龙

在历史中,于成龙担任的职务是循吏,他也用一生来对这个职务进行了诠释。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康熙更是亲口称赞他为“清官第一”。

康熙为什么能做出如此评价?这还要从于成龙的经历说起。

在清朝时期,对于政绩突出、才能优异之人表彰,通常被赐予“卓异”之名。想要拿到这个美名,不但要在三年内,管辖的区域内更是不能有任何的暴乱等情况发生。

平常人想拿一个就已是十分不易了,而于成龙一拿就是3个。

并且在任何地方当官,他都能保持清廉的本色,从来不带家眷,衣食住行都是最简单的,即使家人来看他,招待的也是萝卜青菜。

他去世后,遗产只有几件旧衣服和一些简易的生活用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开清廉的本色外,他最出名的还要数武昌平乱。

那时候的他刚刚第二次被举为“卓异”,就被派遣到武昌府主持政务,然而“三藩之乱”爆发,许多官员都望风而逃,只有于成龙站了出来。

他亲自只身前往贼营进行谈判,并且到处发布安民告示,使得散乱的民心逐渐归拢,仅用10天就平息了叛乱。

后来调任黄州,又遇到了起事的豪绅,他直接呼吁当地百姓主动进攻。最终仅用了20余天,就取得了平乱的胜利。

1684年,第一廉吏于成龙死在了任上,下葬时只有一套官服可以用来陪葬,康熙为他赐下了“清端”的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靳辅

靳辅,字紫垣,他这一生最主要的功绩都在于河流的治理。根据历史的记载,黄河有好几次决堤,而且每次都对周围的百姓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1677年,靳辅在皇帝的命令下对黄河进行治理。而在他之前,曾经的前辈就因为治理不善而丢了这顶乌纱帽,这让他在出发时十分坎坷。

他到任后,立刻同部下对实地进行考察,并向不少有经验的人进行请教。在经过调查后,他呈上了《经理河工八疏》,在其中详细对对河流的治理方式,官员的派遣都进行了说明。

1678,河流治理正式开始。在这过程中,靳辅上书请求将原位于山东济宁的河道总督府,迁址至淮安。

他后续更是采用了“测水法”“淤滩固堤法”等诸多先进方法。在他的治理下,黄河和运河逐渐一片祥和。

1682年,康熙首次南巡到此,见此处水波平静,当场赋诗称赞靳辅,将他的功绩评为是旁人难及的伟业。

在他死后,康熙为他取了“文襄”的谥号,后续更是在百姓的呼声下,加封为太子太保,并且容许百姓为他建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姚启圣和施琅

前面介绍的几位虽然负责的领域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文臣。接下来的这两位可都是实打实,战场上杀出来的武将。

而之所以将他们放在一起介绍,是因为他们的功绩是在一起的——收复台湾。

在台湾之前,姚启圣就曾经参与到剿靖南王的战争之中。后续郑锦对我国领土进行侵犯,他则直接上书请求出兵。

1679年,他就与其余几位将军攻到了厦门,在这个过程更是俘虏了敌方的官吏400余名、士兵14000余人。

在这样的功绩面前,康熙龙颜大悦。后续姚启圣死后,朝廷统计发现他有谎报军费的情况。按照正常情况,应该让他的后人缴纳这部分钱,但康熙大手一挥,直接不再追究。

姚启圣曾经请命攻打台湾,但最终这份重任却落到了施琅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琅主要负责的则在于水军方面,最终能将台湾收回祖国,主要依赖的还是他的力量。

但他的朝堂生涯却可谓是一波三折,他曾经身在反清的队伍之中,后续归顺清廷,却也没有得到什么重用。

1667年,他认为以清朝现在的军事实力应该直接对台湾发动攻击,但这一主张却直接被保守派代表人鳌拜压下。甚至他还因此丢了官职,只能在家等待机会。

1682年,“三藩”之乱被平定后,他才得以官复原位。一经上任,他就对水军进行了操练,让其实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次年,他率军从铜山出发,并且根据风向,制定出了最合适的路线。

仅用了6天的时间,清军就获得了全面的胜利。他们总共俘获5000余人,击毁、缴获郑军战船190余艘。

面对逃窜的主将,施琅则两手同时进行。他一边加强军事行动,一边对邓氏父子进行招安。在这样的压力下,邓氏父子最终选择投降。同年八月,在施琅登上这里时,得到了当地人的一致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位将军的晚年种种却毁了他一生的名声。他不只不许老百姓在台湾扎根,而且不容许广东地区的百姓前往台湾。可以说,这位收复台湾的将军,反而成了台湾回归最大的阻碍。

除此之外,他还肆无忌惮地夺占田产,逼迫渔民们缴纳“规礼”。念及他的功业,1696年逝世后,朝廷赐下谥号“襄庄”。

能够在满人的朝堂中,创下功绩还全身而退,这本就是实力最显著的表现。无论身处何方的朝廷,中国官员的心始终都向着中国自己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