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看到国内专家头衔很牛逼,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些专家的言论却很x逼。

比方说这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按着标准,这个副所长的基本起码是副处以上吧(个人瞎猜的,没有待过体制,也没有类似的朋友),如果不对,可以随意抛转过来。

但是说出来的话,特别是论坛的发言,其实很幼稚,似乎没有过脑。

4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在财新传媒举办的首届“中国养老产业论坛”上指出,“养老金在现有制度下,提费增税空间有限。如果我们还希望增加筹资,必须要让参保人感觉‘多缴的钱得到好处了’。”

在目前的年轻劳动群体中,这种“缴”与“得”的联系尚未打通。在朱恒鹏看来,当前职工养老保险能扩面的空间是大量年轻的灵活就业者,但这一人群现在参保率、尤其缴费率仍低。一个重要原因是,年轻人交钱要看三十年以后领的钱,很难预期;如果年轻人交钱、家乡祖父母领钱,“这立刻就有一个勾连关系,缴费积极性就不一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这位朱副所长,还是有一定的认知的,知道目前大量的年轻人是以灵活就业的形式存在的。具体多少,不知是他不知道,还是不方便说,但是他的另一句话可以猜测出来原因:养老金在现有制度下,提费增税空间有限。

但是,这位朱副所长给出的药方很令人哭笑不得。让年轻人缴费为家乡父母养老。这种看似高明的手法,其实很幼稚。

比方说,假如一个年轻,自己都是灵活就业,自己的收入都不能保证,哪里可以定时的为父母缴纳养老保险

另外,如果一个年轻人的收入很好,那为什么不能直接给钱父母,而要通过养老金的形式呢?

最后,也是最尴尬的是,如果父母退休,养老金尚不能满足养老,还需要自己下一代来缴纳养老金,那么这些年轻人还会缴纳养老金吗?

这不是搬石头砸自己脚的建议?

真的应该审查一下,这些专家的背景身份,是不是有些不干净的歪屁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