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总大肠菌群是一类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37 ℃ 条件下培养在 48 h 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大肠菌群又系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或醛, 并产生β-半乳糖苷酶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主要包括埃希氏菌属、柠檬酸菌属、肠杆菌属及克雷伯氏菌属四种。大肠埃希氏菌又称大肠杆菌或普通大肠杆菌,它是人和混血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寄生细菌,作为粪便污染的最佳指示菌。

大肠菌群是肠道中最普遍、数量最多的一类细菌, 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而且在水中的数量与肠道致病菌呈一定的相关性, 是目前国际上判断一个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卫生质量等方面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方法

传统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多管发酵法、滤膜法和酶底物法三种,多管发酵法需经过发酵-培养-复发酵,操作复杂、费时,滤膜法检出后也需要复发酵及革兰氏染色验证,酶底物法检测总大肠菌群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结果可靠,无需确认试验,且可以同时检测水中大肠埃希氏菌的污染状况,能够较精确地判断水样的微生物污染状况。

三、酶底物法的影响因素

1. 环境因素的影响

对同一水样在自然环境下与无菌室中分别进行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检测, 培养时间为 24 h,培养温度为( 36 ± 1) ℃ ,水样在自然环境下与无菌室内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值相对偏差在 10% 以内,样品T检验分析p>0.05,监测值差异不显著,表明此方法对实验环境是否无菌没有严格的要求。

2. 培养温度

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培养温度需严格控制在35~37℃,培养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使检测结果不准确。

3. 培养时间

总大肠菌群培养16~20 h 的检测结果与24 h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培养22、28 与 24 h 结果差异不显著( p>0.05);而大肠埃希氏菌培养 16 ~22 h 的检测结果与 24 h 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培养28 h与24 h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此方法对总大肠菌群的检测培养时间在 22~28h之间可以得到准确结果,而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则需24~28h;无论振荡培养或者静置培养对培养结果基本没有影响。

4. 培养方式

处理完的水样倒入51孔板中,在尽量去除气泡的情况下,将两平行板分别在静置和振荡两种条件下培养24 h,配对样品T检验分析两种方式下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说明振荡或静置的培养方式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

四、结论

① 酶底物法检测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不受实验环境是否无菌的影响。

② 此方法对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培养温度需严格控制在35~37 ℃ 间, 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③ 此方法对总大肠菌群的检测培养时间在 22~ 28 h 之间可以得到准确结果, 而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则需 24~28 h;

④ 无论振荡培养或者静置培养对培养结果基本没有影响。

来源:文章来源网络,环凯转载于"聊生态"公众号,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说明:文章、视频、图片等所有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若有侵权内容及其他涉法内容,请及时联系删除或修改,特此声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