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高处走:“此生必驾”,值!

原创 李万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朋友们,久违了!

将近一个月没有写“小作文”,缘于“此生必驾”的诱惑,老夫聊发少年狂,跑了一趟G318川藏南线、G317川藏北线。

前天平安归来,昨天处理一些杂务,今天才得以坐下来给朋友们汇报“此生必驾”的见闻和感受。

高原西藏,山河远阔,风光无限,心驰神往已久。

这条路,我走了28天。

4月10日,我和太座从珠海出发,走走停停,4月16日正式进入G318川藏南线成都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天,入泸定,进康定,稍作停留,以便“适应”。

“适应”还是“适应”,第二天一大早,就离开康定,翻越折多山。

传说中的各种“难”,各种“险”,走起来无非就是弯多点儿、坡陡点儿、海拔高点儿,天气变化“随意”一点儿。

还好,我没感觉。

翻过折多山,经新都桥、理塘、姊妹湖、怒江72拐、怒江大峡谷、然乌湖、南迦巴瓦峰、雅鲁藏布江等景点,一路都是壮美的风景,草原、湖泊、峡谷、雪山、冰川、河流等地貌应接不暇。

可以说,除了大海和沙漠,318川藏线几乎经过了中国所有的地貌。

海拔高差悬殊最大的就是怒江七十二拐,蛇行斗转,万般艰险,不可名状。每一道拐,都显示出建设者的睿智,显示出“艰难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的川藏线精神。千仞峭壁、万丈悬崖之中,是高质量的铺装路面,是全方位的落石防护。

国家对西部的投入,由此可见一斑。

我是从几乎0海拔的珠海,一步步进入海拔数千米的西藏,“人往高处走”的体验尤其非同一般。

当我一步一步爬上布达拉宫,一步一步接近藏地的中心时,的确有一种朝圣的感觉。

有人说,布达拉宫是一个缺氧而不缺信仰的地方。

我的感觉是,我既不缺氧,也不缺信仰。

或许,正是这种信仰,我和太座全程无高反。

即便在海拔4500米以上驾车、停留两三天,也安然无恙。

我们的返程,走的是G317川藏北线。

317既有壮阔秀美风景,又是一条人文大道,很多地方让人心灵震撼。

比如色达,那片半山峡谷中红色海洋一样的房子,看过一次的人绝对无法忘记;

比如德格,这里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印经院,一排排的书版,非常壮观;

比如孜珠寺,一座建在海拔4700米山顶上的千年古寺,被称为天空之城。

还有赞丹寺,被称为小布达拉宫。

八千公里云和月,高原伸手摘星辰。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梦不知所止,百转千回......

几十个日出日落,栉风沐雨,经历四季。

望着低垂的雪山星辰畅想,观经幡飞扬,浴明亮日光,看峡谷、湍流、冰川、野花、圣湖......

还有牦牛肉、青稞酒、石锅鸡......

去西藏之前,都说西藏很高,高到世界第一,高到令人敬畏。

我一度很纠结,纠结高反,纠结头顶上的落石,纠结脚下塌陷,纠结路上的堵车,纠结春节进藏的大雪和结冰,纠结沿途的治安……

一出发,各种“纠结”,都是浮云。

西藏确实很高,高的不仅是海拔,还有蓝天和星空,更有信仰和境界。

高天厚土,呈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仰望天,碧空如洗;俯视湖,蓝如宝石;空气中,纤尘不染......原来,这就是纯粹。

曾经以为,雅鲁藏布江是咆哮和狂奔,我看到的竟然是舒缓和从容。

西藏的万物皆灵,牦牛、骏马、羚羊、猕猴、大雕......翱翔晴空,鱼沉浅水,各得其所,我不禁为之感动:和谐就该如此。

大昭寺前,信徒们的五体投地,八廓街上一浪接一浪的磕长头......那种虔诚,令人震撼,信仰的力量竟然如此强大!

我和太座还结识了两位藏族朋友:一位叫德烈,是那曲索县荣布酷玉村的村委副主任;一位叫德西,是玉隆拉措景区做生意的藏族少妇。

两位藏族同胞都很和善,太座给了他们巧克力、咸鸭蛋、柠檬,德西取下挂在胸前的绿松石珠子,赠送给了我的太座。

人往高处走,才会有这样的“遇见”。

也有人说,西藏是眼睛的天堂,身体的地狱,既给人视觉的享受,更给人灵魂的冲击。

特别告诉大家,这次旅行,走了8000多公里,有高山峡谷,有悬崖峭壁,限速时而80公里、60公里、30公里,甚至20公里。

一些人把车开得如过山车,险象环生。

还好,我没有事故,没有违章,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