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微笑日

一个单看名字就想要微笑的节日

泰戈尔曾说过:

“当一个人微笑时,世界便会爱上他。”

当紧绷的脸庞舒展

当眉宇的皱纹打开

整个世界也跟着灿烂起来

那么文物笑起来,你抵挡得住吗?

今天一起来看看国博里

那些笑眯眯的国宝

那穿越了千年的“笑容”

在今天依然充满了感染力

看这“松弛感”

早在千年之前就被一整个拿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蜀•持簸箕陶俑

国博最强劳模

当属三国时期的持簸箕陶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身着长裙 紧束细腰

扎着高高的发髻

在额前特意精心饰一朵醒目的大花

满脸都写着开心

不知是因为眼前人就是心上人呢

还是单纯享受着洒扫庭院的乐趣

这甜甜的微笑

让人一看就心花怒放

崇尚“天人合一”的古人们早早就勘破

用努力、劳动、汗水,换来的幸福

才是真正的幸福

而这生动的一刻就这样被这尊文物定格

东汉陶俳优俑

呦呦~我的Freestyle就是这么不一样!”

2000多年前的“击鼓说唱”选手

逗得观众开怀大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陶俳优俑坐在一个圆形的坐垫上

头上戴帻,额前有花饰

袒胸露腹,两肩高耸

着裤赤足

左臂环抱扁鼓,右手举槌欲击

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

说唱艺人“俳优”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

他们诙谐风趣,语言滑稽

时不时来段即兴表演

成为宫廷宴会上为君主宾客助兴的灵魂人物

有些俳优也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

依靠口舌之利

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在取悦君主的同时

也对君主一些错误的想法进行讽谏

唐•绿釉陶男俑

“兄弟,今天星期五,我等得好辛苦”

“嘿嘿,熬过星期五,敲锣又打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对绿釉陶男俑表情生动

两人好似一个捧哏一个逗哏

一唱一和,诙谐笑谑

这对陶勇被认为是参军戏俑

参军戏以说白为主,在唐代非常流行

繁华的市井

少不了通俗艺术的点缀

参军戏之所以能在劳苦大众心目中

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

除了逗人发笑

更在于其反应劳苦大众内心的诉求

而今,在曲艺界

公认相声正式源自于参军戏

难怪看着眼熟呢~

南唐・舞蹈陶俑

“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唐舞蹈陶俑

翩翩起舞,婀娜多姿

圆圆的面庞,满目含笑

衣上罩云肩,袖口宽大

双臂左向,反胴而舞

来往行人

都会在驻足观看时

不禁会心一笑

那就摆个一样的Pose

和古人来一张跨越时空的合影

国博里这些包罗万象的陶俑

大多面带微笑

他们以开放包容的姿态

展现着华夏儿女

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记录着人们美好生活的鲜活图景

蕴藏着我们中华民族绵延赓续的幸福密钥!

沧海桑田

微笑亘古不变

成为全人类最美的“语言”之一

今天是世界微笑日

请嘴角上扬

给自己也给世界一个微笑!

图片来源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络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