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是历史的印记,是民族的魂魄,其间流淌的智慧之光沁润古今。

放眼文化遗产资源丰厚的资阳,从挖掘考古到文物保护,从文博展陈到非遗活化,无不让人感受到这里历史文脉涓涓流淌、生生不息的力量。

强化保护 让文化遗产“守得住”

在数万年的历史积蕴下,资阳尤其重视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

去年,濛溪河遗址成功获评2023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并被权威专家论证为“特殊、罕见、价值重大,具有世界性意义”。在考古成果一鸣惊人的同时,我市同步开展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以确保本体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对文物的有效保护。拿安岳石刻来说,去年我市有序实施了安岳石窟、半月山摩崖造像、睏佛寺摩崖造像等保护工程,启动《川渝石刻文化公园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安岳石窟总录》编纂等数字化工程,在推进石刻本体保护工作中做出许多新尝试。

作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县之一,安岳县目前正全力以赴,扎实推进岳阳、两板桥两镇的石窟寺及石刻文物试点调查工作。在此期间,安岳县注重全域普法宣传,依托线上、线下宣传阵地平台,广泛宣传文物法律法规和文物普查工作,以此提升群众保护文物意识、参与文物普查工作的积极性。

活态传承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对文化遗产,既要“守得住”,也要“活起来”。近年来,我市坚持在保护基础上,对文化遗产加以活态传承,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文旅融合,正是推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创新之举。比如,在景区开展非遗展演、体验活动,展销非遗美食和文创产品;发挥博物馆社会职能作用,通过举办各类文博展览活动,让文化遗产变得更加“鲜活可触”。

成立于2017年的雁江区振声川剧团,在晏家坝乡村公园打造了“振声川剧展示体验馆”,通过实物展示、研学体验和文艺演出等方式宣传川剧“资阳河”流派。

去年底全面开馆的资阳市博物馆,也成为了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博物馆通过举办川剧变脸、糖画等传统非遗技艺展演活动,拍摄发布铜车马变装秀等创意视频,向大众宣传展示资阳特色历史文化。

此外,我市还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打造非遗体验基地、非遗工坊、非遗品牌,让非遗真正走进大众、融入生活。如今,安岳石刻、安岳竹编、东峰剪纸、资阳河川剧等非遗项目成为资阳“形象代表”。

据悉,今年6月,我市将推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通过展演、展销、体验等形式,让更多人认识和珍视这些不可复制的历史瑰宝。

实习记者 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