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多历史解密,请关注微信我们爱历史(ID: his-tory)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金钖

有一种说法,个别地方现在还管养的猪叫“拗相公”,而这个词的由来,却与“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改革家”的王安石有关。

所谓的“拗”,便是“执拗”。王安石个性极为固执,不允许任何人反对他。虽然他一手推动了神宗朝的变法,却因为个性上的缺点导致无法接受忠言,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变法与实际背离的时候,反对的声音越大,反而越坚定他改革的决心,那么所带来的灾难就会越重,因此得到了“拗相公”的称号。很多人痛恨他,以至于称呼自家养的猪也为“拗相公”。

不过凡事都有特例,就是这样一位高高在上的执拗相国,却亲自接待了一场数千人的群体性告状,并完美地解决了问题。

一、为免役法而来

熙宁二年,神宗皇帝终于把王安石扶上了相位,一场遍及全国的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改革先从中央开始,王安石将改革派的政治帮手都安排在实权部门,设立主持变法的制置三司条例司。次年,新法开始推行,涉及农业、财政与军事,范围囊括全国,变法有序地进行开展。同时作为重要条款之一的“免役法”也于开封府郊区进行试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再次年,拗相公家门前就被堵了。

熙宁四年的一天,王安石正在家中办公,忽然听到门外吵吵嚷嚷,满耳的喧哗之声,他派手下出去查看发生了何事。片刻,家中的仆人气急败坏地跑了回来,说大门被人堵了,上千农民要见当朝宰相。

就算住皇宫,几千人也能将其包围个水泄不通了。再说这帮人也不会老老实实在门外候着,前后街道堵截了不说,还搭人墙攀爬围墙,不断向院里探出脑袋。

这帮凭空冒出的人头们把内宅的家属吓坏了,王夫人抱着女仆们哭成一团。眼见前庭后院要闹成一锅粥,仆人请示自家主人:“用不用把铺兵叫过来?”

铺兵在宋朝相当于现在的片警,问题是这么大规模的聚集怎么可能不惊动铺兵呢?显然有人故意在背后作梗。王安石倒是心理素质极好,面不改色地一摆手,“问问他们为何事而来?”

答曰:“为免役法而来。”

于是王安石不顾家人的反对,决定亲自出面接待聚集在家门口的老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还我下等田

原来,“免役法”在开封郊区的东明县作试点,东明县县令贾蕃在未请示的情况下,私自将全县四等户的老百姓改成了三等户。按照相关规定三等户要比四等户多交好多免役钱,这涉及到全县的数千户人家。

问题出在了贾县令身上,可真正的问题是他为何敢这样做?虽然贾蕃只是个县长,无甚重要,即使现在的百度百科都懒得为他记上一笔。可他来头不小,他考中进士那年的座师是文彦博。而贾蕃娶了范氏为妻,范氏的爹爹叫范仲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安石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中央,保守派的大臣中不乏“砸缸”的司马光以及“东坡吃草”的苏轼等一系列名臣。他们与拗相公资历相仿,反对变法就被王安石踢出了中央,到地方去“散心”。

可反对变法的文彦博却不一样,他一生纵横四朝,出将入相五十年,虽是文官出身但亲自统兵对外征战就达7次。而且王安石都是他任宰相时提拔起来的,可以说有知遇之恩。所以当大部分反对派被赶出京城的时候,王安石还是不敢将文彦博怎么样。

但文彦博没有罢手,他授意自己的学生贾蕃搞出了小动作。自古中国农民能吃苦能忍耐,凡是合理的摊派他们都能忍气吞声地接受,但是这次从天而降的一笔开销实在让他们无力承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雷厉风行

将事情来龙去脉了解清楚之后,王安石当场向农民表态:“本官并没有下过重新划分户等的命令,户等还是按过去的等级执行。县令将你们的户等抬高,让你们多出钱肯定不行。等我了解清楚其中原委之后,一定会对你们有个交代。以十日为限,如果没有答复,你们就再来这相府骂我。”

王安石的回答不拖泥带水,也没有推诿避左右而言其他,完全出乎了百姓的意料。他们其实从刚见面就被当朝宰相震住了,没想到王安石出门接待会穿着布衣,而不是华服套身。态度和颜悦色,也没有盛气凌人。这与保守派在民间传说的奸臣王安石完全对不上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然,群众愿意给拗相公十天时间,大家有序散去,这场几乎轰动半个汴梁城的群众堵门事件就这样被王安石和平地解决了。

随后,官员展开调查,查清事情真相之后,贾蕃被就地免职,新上任的东明县令将之前错划的户等全部纠正过来。同时在暗处怂恿自己学生的文彦博也因“用人不谨”遭到神宗皇帝的严厉申斥。

不过随后文彦博赤膊上阵,给王安石的变法制造了很多麻烦,最终还是没躲过被请离京城的命运,到大名府任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的任何政治改革最大阻力不是来自下边,还是内部的利益损害者。若干年后,王安石被罢相,离开中央的他发现富国强兵的政策实施地有些急功近利,反而加大了百姓的负担遭到百姓的记恨。

一场改革引发中央、地方的全反对,可以认为变法有一定的缺陷。王安石后来也表示过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