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骆玉明

▎越是老朋友,吃饭越不讲究。

▎老朋友不是用来说要紧事情的,老朋友是用来说废话的。能说废话才叫老朋友。

▎生命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就是个体生命在自然当中的存在,面对着宇宙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老朋友请我去做客,有鸡,有黄米饭。这是缘起,写得特别平淡。为什么呢?因为平淡当中才有深情。

老朋友炖了个把鸡,煮了点黄米饭,就请我到他的农庄去做客了。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在漫不经心和平淡当中写一种很深的感情

越是老朋友,吃饭越不讲究。因为朋友之间关系越好、感情因素越浓厚的话,这种外在的东西就越简单或者越无所谓。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联对得很美。它的语言很精致,但是它这个精致非常工整,工整到你看不出来它精致。

“绿树村边合”,北方的村庄,尤其是如此,一个个村庄都是被树木包围着的。

“青山郭外斜”,这句里有一种线条的运动方向的变化。上一句的“合”虽然描写的是自然,但里面有一个向内用力的力量,而这一句中的“斜” 是一个打破平衡的力量,这就构成了一个对照。

这一联不仅仅交代了农庄所在的地点,描绘了这样一种自然景象,还包含一个对照。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里,至少在魏晋以后的文学传统里,有这样的一种观念:人所处的世界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一个世界是世俗的世界。在这个世俗的世界里,人有种种紧张和焦虑。为什么呢?世俗世界里有成败得失、荣辱毁誉。

但是人还有另外一个世界,或者说生命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就是个体生命在自然当中的存在,面对着宇宙的存在。这种生存方式更符合生命的本质,也更能够使人体会到世界的本质

因此在魏晋以后的文学里有这样的一种观念:相对于世俗的生活而言,个体生命面对自然的生活是一种更高尚、更有德性的生活,因为它是一种更具有超越意义的生活——超越虚幻的荣誉和利益,超越那些变动不居的、不真实的价值标准。

《世说新语》里有个故事,讲的是孙绰出任庾亮的参军时,和庾亮共游白石山,当时卫永也在场。孙绰就很不屑地说卫永:“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意思是,这个人神情都没有山水之气,怎么能够写文章?

为什么要“神情关乎山水”才能写文章?

“神情关乎山水”意味着生命具有一种超越性,生命具有超越性的人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是美的;“神情不关山水”就是说这是一个俗人,一个俗人用尽心思去写,写出来的东西还是俗的

因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包含了多个要素:一个是汉语的特点所带来的修辞之美;一个是构造出的意境;一个是在构造意境的同时包含着的一种含而不露的哲理性的东西;一个是还要体现事件的过程;并且写得很轻松,好像一点力气也没有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打开窗子面对着场圃,喝喝酒,说说话,这是很普遍的或者说很典型的农村生活景象。说什么呢?其实没什么话好说,可能说桑树长得怎么样,麻长得怎么样……

老朋友是不需要话题的。你跟一个人在一起,如果几分钟都没话可说,大家坐着也很安逸,那么就证明你们是老朋友。如果你跟一个人坐着觉得过了好一阵没说话,你的脑子就拼命在找一个话题,那表明他不是你的老朋友。

老朋友不是用来说要紧事情的,老朋友是用来说废话的。能说废话才叫老朋友。

温馨就体现在这个地方。吃的喝的很简单,庄子也很朴素,说的话也就是一些家常,但是寓淡于浓,越是表面觉得淡,背后的感情越是浓。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说了那么多废话还不够,还说过不久就是重阳了,菊花就开了,还过来。

这个结尾也体现了五律在结构上的一个特点:结尾需要一种延展性,以增加诗歌的层次。而这种延展,要跟整个诗歌情绪的变化和节奏融合得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