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5月8日消息(记者张海东)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为准确评估青海省分布的高原雉类数量、分布及栖息地状况,2022年以来,在国家林草局的大力支持下,青海省林草局组织玉树市林草局和北京林业大学高原雉类研究团队在青海省范围内开展了黄喉雉鹑和白马鸡的种群数量、分布及其栖息地专项调查工作。

据了解,此次调查对青海省境内分布的黄喉雉鹑和白马鸡种群及栖息地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评估,确定了玉树州是青海省黄喉雉鹑和白马鸡的主要分布区域,并详细记录了白马鸡灰色种群在青海省的分布范围,修正了以往文献中记录的玉树州有蓝马鸡分布的错误记录,应为白马鸡的灰色种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海玉树境内白马鸡(央广网发 青海省林草局 供图)

我国是世界上雉科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分布有雉类64种,青海省分布有17种,中国特有种8种,是黄喉雉鹑、红喉雉鹑、白马鸡、蓝马鸡、红腹锦鸡、绿尾虹雉、斑尾榛鸡、大石鸡等。雉类为地栖类大中型鸟类,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高原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示物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海玉树境内黄喉雉鹑(央广网发 青海省林草局 供图)

本次调查的黄喉雉鹑和白马鸡栖息环境主要为亚高山针叶林,调查工作主要集中在玉树、果洛州有两种雉类分布的林区。调查历时180天,总里程11000千米,对23条样线开展多次重复调查,调查样线覆盖了黄喉雉鹑、白马鸡所有分布区域。调查采用样线和鸣声回放法记录调查线路两侧山地的黄喉雉鹑和白马鸡,每条线路调查1—3次,5人一组,记录黄喉雉鹑和白马鸡出现位点的树高、盖度、优势树种等生境信息,并利用激光测距仪和指南针测定黄喉雉鹑、白马鸡的群体或声音来源距观察位点的距离和方向。同时,在移动信号较好区域,为22只黄喉雉鹑、18只白马鸡佩戴了卫星追踪器后原地放生,使其在原生环境中活动并通过移动网络发回活动位点数据。

调查结果表明,黄喉雉鹑在青海省的主要适宜分布区位于玉树州南部玉树市、囊谦县、杂多县,栖息地面积为3826平方千米,种群数量约为1544只。其家域面积为0.96±0.73平方千米,繁殖期核域面积为0.29平方千米。年活动节律垂直变化不明显,春夏季主要出现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针叶林地带,而秋冬季其分布下限向下转移至海拔3800米左右的灌丛和河谷地带。白马鸡主要分布于玉树州玉树市、囊谦县、杂多县和果洛州班玛县,栖息地面积为4514 平方千米,种群数量约为1.94万只。其家域面积为1.47±0.99平方千米,繁殖期核域面积为0.18平方千米。日活动节律明显,夜晚栖息于海拔较高的针叶林地带,日出前逐渐离开夜栖地向低海拔区域活动,日落后返回至高海拔夜栖地。在年活动节律上,冬季主要在海拔较低的栖息地内活动,随着春夏季节气温回升,白马鸡进入繁殖期后主要在海拔较高的栖息地内活动,9月后随着繁殖期结束,气温降低,又回到海拔较低的栖息地活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