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23年末,我国65周岁以上老人已超2.1亿,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5.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龄化成为全社会必须去面对的问题,与此同时,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悄然成为流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被理解错的重点

从幼到老,从生到死,谁都会经历,问题不是老龄化,而是不适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矫健的起身变成需要依靠桌面支撑,穿针只需一秒的视力变的模糊不已,这些身体不受控制的感觉让人难过,国家要做的,不只老有所养,还是要为老年人塑造高品质的老年生活。

第一把刀砍向“不适老”的构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餐桌边缘设计扶手,卧室旁边配感应式夜灯,小区单元门口设无障碍坡道,景区设立助老岗。

第二把刀砍向“数字鸿沟”

智能手机成为“再生器官”,日常的绝大多数消费都与手机扯上联系,对不能熟练使用的老人来说几乎已成“寸步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护健康、紧急求助、一键报警等设为应急智能装置,生活上,设置必要的线下办事渠道并向基层延伸,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推行“一证通”,尽力让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

第三把刀砍向“社会关怀”,将改造落实在行动中,养老的“缝”逐个被补上,相辅相成,新型养老才能如此流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伴农村的两个名字,一是“留守儿童”,二是“孤寡老人”,青壮年大多都选择去大城市就业,结婚生子买房,农村老家成了寄托,逢年过节也不见得回去一趟。

农村不比城市,它之情况比城市更糟,成为重点和难点,“互助养老”就流行起来。

孩子不在家,自己岁数年迈,这不只是一个农村老人面临的问题,且大门一关,万一真遇到了什么事,连个知道的人都没有,与其“散养”不如聚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互助养老,核心就在互相帮助,是个共享,也是个照应,通过要素整合及劳动分工,提供养老服务,这一策略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陪伴有了,问题依旧没有杜绝,在农村,专业的护理人才依旧匮乏,医疗资源也不比城市,既然潮流是“智慧养老”,它又能如何帮助互助模式?民众对该模式的接受程度又是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互助让养老温馨起来

老年人,老的是岁数,多的是慢性病,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探索互助,整合6000多万元的资金,建设了12座互助幸福院,对近千名老人来说,养老有了新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受吗?事实是答案。

村民李玉梅一早就搬进互助院,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身体不舒服,招呼邻居一声,做饭时就多准备一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李玉梅摔倒在走廊,立马有人将她扶了来,还有人给医院打电话,伤害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原本不愿母亲住在这里的孩子,也转变了态度。

孩子都是孝顺孩子,只是有自己的事情,实在有抽不开身的时候,将母亲接到身边本是想好生照顾,结果却变成母亲照顾自己,看着在互助院这么怡然自得,孩子才接受,毕竟互助院里什么都有,棋牌室,健身器械,老人没事了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生活那是相当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医依旧是个问题,即便乡镇卫生院每月都会来一次互助院为老人体检,互助院委会成员也会定期看望,智慧养老还是要利用起来,意味着农村的数字养老基础建设依旧不能忽视。

以老人的身体健康为例,可通过佩戴设备检测其情况,专业人员也要来,市场可以研究一下激励机制,吸引志愿者加入进互助养老的队伍,也可培养一批更专业的老年护理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不是“废人”,他们已经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养老问题被重视是他们的应得,而这件事,从来不只是需要一个家庭去考虑的,有些时候,不是养不起,还有可能是不适应。

对久居农村的老人来说,进了城,不认识路,不像年轻人一样精通手机软件,甚至家里很多的电器都不会用,孩子若居住的还是没有电梯的老小区,上楼根本就是折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年轻人的口味一般都比较重,老年人却更爱清淡,吃饭上还要互相迁就,怎么看,都觉各自生活可能比较好一些,若是能和岁数相同的人住在一起,感觉可就更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互助养老流行的原因,但关于未来,还有很多要精细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