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殷德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评弹演员之前被称为说书先生。男演员通常穿长衫,女演员则穿旗袍,一般看来十分素雅。旗袍还讲究点色彩,有绣花点缀,相当考究,十分耐看,体现了一种典雅特色。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女演员特别爱打扮,她们的演出服少则几十件,多达上百件。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说书先生,特别是响档名家,不但注重书艺,也相当注重服饰。那个时代的名艺人男先生如周玉泉、徐云志、夏荷生、沈俭安、薛筱卿、蒋月泉、张鉴庭等,外出时,丝绒铜盆帽一戴,皮鞋锃亮,外头狐坎大衣,里面狐坎袍子,扎脚管裤子,全是像织锦缎那样的,包车赤刮辣新,两盏车灯,夜里厢叮当叮当,哗……到书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俭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玉泉

“ 塔王”沈俭安所备服装不但名贵而且时令分明,光皮袍子就有好几件。如天稍微热一点点,灰鼠;如很冷很冷,狐坎,外面是狐坎大衣、皮领头、丝绒帽子。听众看见,全觉着说书先生“吃介”,有风头。

“ 翡翠玉蜻蜓” 周玉泉对外表更是一丝不苟,风度翩翩。其学生“电台状元”蒋月泉追求艺术唯美至上,同时也追求服饰美,他的行头非同一般。先从衣服面料开始,夏天用香云纱、凡立丁、双绉、薄花呢之类;冬天用英国的哔叽毛料,就连穿在里面的中式短衫和长裤也很讲究,用进口的“维爱纳”料子。手帕认定“塔牌”,袜子要用“英特沃文”;演出鞋子一定要到永安大公司才能买到的麂皮“鸭舌头”软底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月泉风度翩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宝琴、蒋月泉婚照

最讲究的是要把通常的长衫的领圈改低一些,露出一点点内衣领圈颜色;袖管放大缩短,显得雍容大气。蒋月泉当时年轻帅气,衣着时髦挺括,气度非凡。这一代说书艺人的服饰竟引领了上海滩服装潮流。

弹词女艺人醉迎仙是20世纪30年代风靡苏浙沪的女说书先生,书艺平平,但天生丽质,十分讲究行头。如演一月,一天日夜两场,旗袍展示场场各不相同,好不养眼。据闻她拥有两百多款旗袍,并注重在式样上做足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弹词皇后范雪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雪君能引领沪上时尚,确有不俗之处

艺人更讲究服饰要有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凸显其与众不同的气质。20世纪40年代享誉书台的范雪君穿旗袍不求花哨,偏爱淡雅,选用上品料子,服饰得体,相当海派洋气。她的说书吸收话剧及京剧、流行歌曲的营养,也会运用普通话,吸引众多青年学生,紧扣时代脉搏,个性张扬,赢得知识层面听众的浓厚兴趣,被誉为气质非凡的“弹词皇后”。

长衫与旗袍既是艺人职业身份的标志,也是融合书中人物,展示美感的服饰。上海的评弹艺人在大都市,见识广,有比较,所以比其他地方的同行更注重服饰包装,一眼见之就能分辨得出这是上海艺人。

这种包装意识来自大都市艺人的敏感,也包括在政治上的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十年代的蒋月泉、唐耿良和周云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十年代赵开生、石文磊演绎《青春之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十年代的杨乃珍与学生

1949 年上海解放后,评话名艺人唐耿良倡导艺人们组织布衣会,脱下原来穿的毛货长衫,改穿布衣。于是评弹界掀起了崇尚简朴的布衣潮流,男女艺人一改往日的长衫与旗袍,换上人民装或列宁装登台弹唱,流行过一阵,后来女演员一般穿对襟短衣和长裤。在新文化思想的影响下,长衫与旗袍作为一种传统的审美记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文化大革命”时期,评弹演员着色彩单调的军装与简便表演装成了时尚。1976年后迎来了又一个文艺的春天,名家名人重新登台亮相,久违了的传统经典重现光芒。这时长衫与旗袍悄悄重返书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耿良与蒋云仙晚年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评弹舞台色彩缤纷

为什么说“悄悄”呢?以弹词女演员为证。20世纪80年代初女演员还是先穿对襟短衣和长裤,后再慢慢改穿旗袍, 即使穿上旗袍,也是改良的。原先评弹女演员所穿的旗袍两旁都开高胯,但此时将两旁开胯处装上一个折,犹如折扇一样,比较严肃。如果你还记得的话,当年的弹词女名家朱雪琴就是穿上这种改良旗袍登台演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雪琴、郭彬卿《宝玉夜探》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经济繁荣,长衫与旗袍在书台上重放光彩。如上海评弹团的赵开生、徐惠新所穿的长衫,无论四季料子不同,还是素色、隐条,穿在身上得体大方,结合书情人物凸显儒雅潇洒;女演员庄凤珠、沈世华一身素色旗袍,不施浓妆,更显端庄大气、大家风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邢晏芝早年的扮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小良喜欢“跨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盛小云很“苏州”

讲究服饰包装,追求自身气质,如今不再是大都市演员的专利。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更注重整体包装,追求个性化,造就个性品牌。如苏州的邢晏芝、袁小良在这方面都是精心创意、周密策划的。盛小云被称为“从画中走下来的东方美人”,这就是传统的评弹艺术与民族的旗袍融合产生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