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成语都有典故出处的,如“夜郎自大”。虽然,后来指某个人不自量力,但它的出现却和一个国家有关,即:夜郎国。

不过,“夜郎自大”出现在史籍中的时间并不长,最初是在战国时期。后来,汉朝的皇帝派人出使夜郎国,司马迁如实记录,便有了《史记·西南夷列传》。但是,却在几十年后,这个西南最大的方国夜郎,竟从此失去了踪迹。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夜郎之名第一次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

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当时的夜郎王胁迫周边的一些力量,22邑共同反抗汉朝。结果,夜郎王被杀,夜郎国也就此亡国了。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夜郎王和周边的一些方国有了冲突,汉朝派人调解,结果,夜郎王不服。于是,汉廷新上任的牂牁郡守陈立,便深入了夜郎腹地,最终,平定了叛乱,诱杀夜郎王,夜郎也就此亡国,前后约300年。

自此以后,夜郎国就不再见于史籍了。

现在,除了成语“夜郎自大”及一些遗迹外,这个名噪一时的西南政权夜郎国,就如此干净地湮没在了历史之中。对此,有人产生了疑惑:虽是方国,但从史籍记载来看,它并不是一个弹丸小国,即使领头人没了,也不会在顷刻之间,就消失得如此无影无踪?

在最近发现、翻译、出版的《夜郎史传》彝文文献中,可以看出,金竹夜郎统治时期,是夜郎国有史以来最强盛的时期,也是夜郎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先来看看夜郎国留下的竹王城,这可以说是唯一的“国家”遗存,在如今贵州福泉市。

当然,竹王城名字的由来,也是有故事的。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浣纱女在河边干活时,有一根很粗壮的竹子漂到了她的身边。起先,她并没有在意,几次想将竹子拨到一边,可竹子就是不听话,怎么也不挪地方。后来,这位浣纱女听到竹子里居然有婴儿的啼哭声,于是,忙将竹子捞到岸上。

之后,她打开一看,真有一个男婴。更奇的是,这个男婴一下便长大成人,而这个地方也瞬间竹子遍地。于是,男孩就有了自己的姓——竹。后来,这个男孩很是厉害,建立起了夜郎国,自称为夜郎侯。

一个约300年的方国,消失得如此彻底,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

公元前111年,这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影响至今,南越亡国,汉朝在此地设了9个郡。据说,夜郎侯之前依附南越,听闻此事后就要求臣服于汉朝,最终,是被汉朝封为了夜郎王。如今再到此处,水环竹茂处,只见一些断壁残垣,早不见当时的人俗风貌了。

并且,和夜郎国有关的还有一块夜郎碑,也是此处唯一的一块,在贵州长顺。当地有一个地名叫金竹屯,在东汉时期属于“金竹朝”。到了公元42年,金竹王被朝廷所杀。根据民间的说法,是金家和朝廷作对,最终,导致其被朝廷给灭了。

刘秀统一中国没多久,史载就有蜀将反叛的事情。贵州与四川挨着,乘势捣乱是常态。再说,直到明朝朱棣年间,贵州才正式确定为中国的省级行政区。

那么,夜郎侯的后裔怎么都姓金呢?

其实,“金”姓是到明朝才确定的。公元1439年,朝廷要求土司承职必须得进京受职,自然要写上自己的姓名了。在此之前,夜郎王的后裔们,用的都是苗名。而这次进京的却是夜郎王多同的第58代后人,是得珠的长子。于是,他就给自己取了个汉名,叫“金镛”,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金”姓才正式纳入其家谱。

四年后,兴隆攻打城池,金镛奉命率兵平叛。期间,他的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不久就病故了。之后,金镛被安葬于保合山,墓碑上刻“夜郎侯四世之墓”。根据其家谱的说法,因为当年夜郎侯被发现于金竹之中,所以,便以“金”姓为其汉姓。可见,留存的这块碑倒是让夜郎国的故事,重新得到了延续。

当年,西汉官吏唐蒙奉命出使夜郎国时,夜郎王多同好似没有听过汉朝一般,深感怀疑:“居然还有比夜郎更大的国家?”也许是夜郎人偏于一隅的时间长了,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有多广阔。在它南边的南越,还一度臣服于汉朝,它怎么可能没有听说过呢?不过是心中不服气罢了,非得在嘴上不饶人,结果,留下了“夜郎自大”,至今被人记着。

其实,夜郎国的消亡,除了战争外,还有一个因素,怕是与疾病、自然灾害等脱不了干系。只是在史籍中,基本无从找到当时的相关记载。也许,对于汉王朝来说,夜郎国的消失根本无足轻重,少了一个潜在对抗力量,绝对是一件利好的事情。

参考资料:

【《史记·西南夷列传》、《华阳国志·南中志》、《夜郎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