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目的,但不是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是目的,但不是工具。

作者 | 逐一财经·互联网组

出品 | 逐一财经

百度公关副总裁璩静入局短视频,在五一黄金周时间内发布了四条视频,每条视频言简意赅用时简短,视频内容也满满的全是精英女高管人设。

视频发布后,短短数天时间内即赢得关注无数,每条视频都有从一百多到数千不等的互动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按照此前无数互联网高管纷纷入局直播、短视频的成功案例来看,璩静接下来的剧本应该是红得盆满钵盈。

不过,事实并不如此。这些精心制作的视频、精炼能干的人设形象,最终并未为璩静带来满堂华彩。

先是三言财经爆出璩静此账号疑似购买,之后便是有网友发现璩静在视频中的言谈缺乏基本的人性。于是,一场针对璩静的网络舆情危机正式开始。

在一则短视频内容中,璩静说自己因为工作太忙而忽略了儿子生日,但她却记得同时生日。但这条视频随即被网友口诛笔伐,认为她所主张的这种“职业女性的遗憾”并不是遗憾,而是一种价值观体现。有好事者更是进而联想到璩静的这种理念,彰显了百度的价值观。

另一条视频则是涉及“员工闹分手提离职我秒批”的内容时,她表示和员工只是雇佣关系,没有义务去了解其个人情况,“我为什么要考虑员工的家庭,我又不是她婆婆,我主要考虑的是他能不能在他的岗位,及时给我交付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前面一条内容只是招致了网友对她和百度价值观的质疑的话,那么这条就彻底将她送上了舆论热搜。

有人认为,“璩静短视频人设过于高高在上,迟早会崩塌,有人认为想要出圈依靠争议话题太着急了,有人认为这是为了打造百度人新形象”。而红星新闻刊载的评论认为,“企业不能只想享受员工给予的利用价值,而不去承受员工产生的情绪负担。”

而在这场舆论风波中,璩静的言论虽然看起来符合功利主义标签,但却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尤其是其提及的“没义务了解个人情况”“没必要考虑员工家庭”等冷漠言论,在很多网友看来是典型的将人当工具的心态。在这些网友心目中,如果一家公司“一旦把员工当工具,员工也只会把公司当工具,不会真正为公司的发展着想。”

根据这些网友的评论,不难看出,企业与员工之间虽然是契约合同关系,但如果企业高高在上将员工物化成干活的工具人,那么企业也将要做好员工同样物化公司的准备。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割舍了对员工的基本人文关怀,那员工也极有可能对公司持予同样的冷漠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越来越多的“00后整顿职场”案例中,公司物化员工、员工整顿职场的案例屡见不鲜,这种现象或许正是此次璩静危机公关的一个具象体现。

尤其璩静本身作为百度的最高公关负责人,其职责本应是为公司创造良好的公关口碑,但实际情况,却是她身体力行地为公司招致了更加负面的效应。

作为一个大公司的公关负责人,璩静本人深陷此次危机公关的结果,不知是否是她在入局短视频之处所预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