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杨成武将军去世,享年90岁。

杨成武去世时北京天气还很冷,2月22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将军的告别仪式,在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基本上都参加了。

杨成武当年曾经战斗过的河北省涞源、易县、满城、顺平等县的人民群众自发地赶到八宝山为将军送行,有上万之多。

一位在八宝山公墓工作多年的老职工回忆:“自从周总理逝世以后就很少见过有这么多人来了。”

1937年9月,杨成武率领八路军115师独立团东渡黄河抗日,9月24日,独立团参加平型关战役,负责在驿马岭阻击可能救援平型关的日寇。

独立团来到驿马岭不远的上下北泉时,发现这里几乎空无一人,原来前两天鬼子已经来抢掠过一次,昨天国民党的溃兵又过来,把剩下的东西也抢得七七八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初期杨成武英姿飒爽

村子里的人为了躲避鬼子和国民党军的祸害都跑上山避难了,村里只剩几个守家的老汉,杨成武告诉他们:我们是八路军,是去前方抗日的。

老汉们看到只有轻武器的独立团战士疑惑地问:“长官,你们去抗日咋没炮哇?鬼子的飞机大炮凶得狠嘞。”

杨成武说:“是没有炮,您放心,我们上日本鬼子那里缴去!”

独立团刚刚赶到驿马岭下就收到消息,日寇第28师团一个联队已经从涞源城出发,正向驿马岭赶来。

杨成武急忙命令3个营立即展开,1营在驿马岭附近的山上警戒,2营负责切断从广灵通往灵丘的公路,3营作为预备队驻扎在白羊堡。

按照红军“指挥员在第一线”的传统,团指挥部和1营一起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驿马岭地区

25日早上7点多,平型关那里的战斗还没打响,杨成武又得到一个消息:鬼子又有一个联队的兵力从涞源方向出发,向驿马岭方向移动。

鬼子的一个联队在规模上接近一个团,但人数还多于八路军的团,这一下独立团要面对人数接近自己3倍,装备还远远超过自己的敌人。

此时驿马岭上的隘口已经被鬼子抢先占领,只有先拿下隘口,才能阻住鬼子后面的大部队,不让他们前往平型关。

在岭上的鬼子起码有一个大队,武器装备远远胜过独立团1营和2营,但杨成武决定立即攻击驿马岭隘口,毫不犹豫地猛打猛冲,一定要从气势上压过敌人。

此时侵华的鬼子都是精锐部队,战斗意志很强,枪法极准,双方交手之后独立团的一些营连级指挥员陆续伤亡,1营教导员张文松被鬼子的冷枪打中牺牲。

但独立团就是靠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冒着日寇打来的枪林弹雨冲上关隘和鬼子拼刺刀,还有部分指战员大胆地从驿马岭背后的悬崖翻了上去,把手榴弹扔到了鬼子的指挥所头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成武陪同聂荣臻检阅部队

鬼子自从入侵中国以来和国民党军队交手都是轻易取胜,还没有见过这样凶猛能打的部队,一时摸不清对手是什么来路,而平型关方向密集的枪炮声更让他们惊疑不定,以为自己也闯进了对手的包围圈,因此只是固守关卡,竟然不敢主动出击反扑。

这一仗从早上8点多打到下午3点多,平型关方向的枪声逐渐稀疏,杨成武得到师部消息:鬼子已经完蛋了,便派出作为预备队的3营猛攻驿马岭。

眼看救援平型关成为泡影,从涞源出动的各路鬼子纷纷回缩,驿马岭上的日寇无心恋战,虚晃一枪狼狈逃窜,关口遂被八路军占领,随后涞源县城也被独立团收复。

驿马岭这一战惊心动魄,独立团冒着被优势兵力的鬼子“包饺子”的危险大胆出击,彻底打蒙敌人,一共打死了300多个鬼子,那一带附近的山岭上敌人遗弃的各种辎重狼藉遍地。

独立团的战果实来之不易,因为师主力在平型关方向优势兵力的伏击战也就打死了1000多个鬼子,只能说当时鬼子还不知道八路军的厉害,也不知道才23岁的杨成武到底是个什么角色。

随着鬼子在1938年、1939年接连吃了杨成武几次大亏,堂堂“皇军”中将都“玉碎”之后,到1940年下半年日军终于把杨成武当做华北地区主要对手认真对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成武在指挥战斗

日寇的情报探知:八路军聂荣臻的晋察冀军区下面一共有四个军分区,杨成武的第一军分区实力最强,地盘最大。

由于华北的国民党军不是躲进了山沟里就是“曲线救国”当了汉奸,调转枪头对付八路军,鬼子得以腾出手来对一分区进行无休无止的“扫荡”、“剔抉”、“铁壁合围”。

杨成武的晋东北、冀西北地区基本上全是山区,鬼子不惜花费大量精力,绕着杨成武的根据地挖了大量封锁沟。

鬼子的策略是:不仅每次到一分区“扫荡”都要搞“三光”,连一分区周围几十公里的老百姓、粮食、牲畜、种子都要拉走,而且派出兵力对八路军的运粮队进行重点打击。

与此同时,他们还收买大量没有骨气的汉奸到一分区内部宣传“皇军”的优待政策,也确实带走了一些实在活不下去的老百姓。

对于根据地群众前往沦陷区的情况,杨成武让战士们不要阻拦,因为根据地现在连八路军都养不活,更养不活老百姓,哪还管得了他们去哪讨生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边区背井离乡的老百姓

这样整整搞了两年之后,一分区几乎山穷水尽,只好动员干部战士到山上挖野菜,很快杨成武发现群众也在山上挖野菜,而且还把好挖的那些山坡让给八路军。

他立即下令:部队都去路险难走的深山里挖,不要和群众抢野菜。

又熬了半年,八路军上下都饿得头晕眼花,四肢无力,有将近九成的干部战士都生了病,鬼子和伪军前来“扫荡”我军难以抵抗,只好把一片片的根据地让给他们。

最危险的一次,八路军机关和几万群众都被鬼子包围在纵横不过十几里的山头上,杨成武亲率两个连往里打,同时命令包围圈里的人员分散成几路往外突。

根据杨成武的命令,已经离开包围圈的一分区所有部队全部在鬼子后方发动进攻,不惜代价也要把鬼子吸引出来。

因为那时候一分区总共才剩下十几万人口了,如果这三四万人都被鬼子消灭,那就没有一分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察冀边区青年参加八路军

最后虽然还是损失了不少人,但群众基本上都冲了出来,杨成武带2个连陆续收容了被打散的机关和群众,也足足有四五千人的队伍。

这时前面是鬼子的封锁线,后面又有敌人追了上来,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眼看就要全军覆没,部下提出建议:别管群众了,司令员你带少部分人先走,我们拼死掩护,兴许还有机会!

但杨成武却拒绝了这个建议,一定要带着老百姓一起走,因为八路军就是为人民打天下的,你连群众都不要了还算什么八路军!

最后靠着2个连在后面拼死阻击,杨成武自己带警卫班在前面开路,大部分人员都从一条污水沟里冲了出去。

冲出去之后杨成武才知道,1团7连6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撤退的群众,把上千个鬼子和伪军一步步地吸引到棋盘陀的绝路上,他们干掉了90多个狼心狗肺的强盗,砸碎枪支跳崖了。

其中葛振林、宋学义在群众的救援下幸免于难,马宝玉、胡德林和胡福才牺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学义与葛振林

根据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的命令,杨成武宣布:授予马宝玉、胡德林和胡福才为一分区1团模范荣誉战士,每次纪念日点名首先从荣誉战士点起。

就是在这样极端困难的环境中,杨成武带领一分区的同志们坚持战斗,绝不屈服,部队每天就吃两顿饭,主食一开始是喂马的黑豆和麦麸,后来连麦麸都没有了,又改成了马吃了都晃脑袋的“混合料”。

一到饭点,杨成武就听到军分区司令部的同志开玩笑说:“走啊,上槽去!”“咱们是第二骑兵团——吃黑豆的!哈哈。”

八路军誓死不当亡国奴,撼山易,撼八路军难!

艰难困苦难不倒英雄的八路军,很快晋察冀也搞起了大生产运动,一分区利用环境特点办起了卷烟厂,生产十多种卷烟,五花八门的品牌名称令人绝倒。

比如,由军分区机关卫生院、理发员和司号员联合生产的卷烟就叫做“卫理司”牌,有出自专门带鬼子在山里兜圈的部队之手的就叫“蘑菇”牌(打“蘑菇”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察冀边区养羊挤羊奶

除此之外,军分区还搞起了中药店、白铁社、油漆厂、造纸厂、织布厂,各部队分片包干,不仅自己开荒种地,还帮助驻地附近的乡亲们因地制宜,有的开荒种粮种棉花,有的养鸡养羊。

因为一分区实在是“穷怕了”,鬼子的铁轨、电线、电线杆子损失惨重,但凡是能值一点钱的全部被一分区的民兵队伍搜刮干净拿去换了钱,然后用钱开了磨坊、商店。

一分区通过伪政权里一些利欲熏心的官员,把分区的中药材、土特产卖给他们,用来交换紧缺的汽油、电池、机器等物资,甚至还有枪支弹药。

最后,连华北的日本商人都搅了进来,因为他们虽然在很多地方开了矿,但由于八路军长期骚扰,导致东西运不出去,搞得非常痛苦。

因此他们就秘密地和一分区达成协议:每运出去一车矿,就要给八路军送来一车布匹、药品和其他物资。

在1942年秋天罕见的华北大饥荒中,晋察冀边区军民同舟共济,团结互助,没有发生大面积的饿死人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边区兵工厂生产手榴弹

因此也有很多晋察冀的老人许多年后始终记得杨成武的好:要是没有杨司令,我们早就被鬼子打死,要么饿死了。

杨成武始终信仰毛主席的人民战争理论:困难多,办法更多,只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这是党和人民军队战胜强大敌人,推翻三座大山的根本法宝。

抗战胜利之后,杨成武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南征北战,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直到晚年,他还始终挂念着人民群众的疾苦。当90年代末期听说国企职工要“下岗”时,早已隐退的将军十分不解地说:我们八路军向来都是领着老百姓走的,现在怎么有困难了,就把老百姓往外推,不管他们死活呢?

将军的一生中并不是完美无缺,他也犯过不少错误,但他始终是一个真实的、有原则、讲政治、讲党性的人。

这是祖国和人民对杨成武毕生革命生涯的最高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