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诗人、书法家。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涉猎很广的毛主席在文学上一般很少服人,但也有例外,主席对革命队伍中的一人推崇备至,此人就是舒同。比较有意思的是,舒同也是革命和文学都很突出的人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舒同1905年出生于江西东乡,从6岁起就开始练字,10岁时拜一位秀才为师,先后临摹柳公权、颜真卿等名家的字体,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1926年,舒同加入了共产党,且成为东乡地方党组织的创始人。只是一年后反动派就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挥起了屠刀,东乡的革命形势也遭到了严重破坏,舒同作为中共东乡县委书记,自然成为国民党的眼中钉,上了通缉名单。

为了能重新与组织搭上线,舒同化装辗转武汉、上海等地寻找,很长时间都一无所获,最窘迫时,他只能靠售卖字画为生。

幸好,最终舒同还是与红军联系上了,因为他的文化水平高、善于宣传,组织先后委任了红4军政治部秘书、红12师政治部主任、红四师政治部主任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舒同是真的热爱书法,在战斗的间隙,他会潜心下来研究笔画,即便是骑马行军的途中,他也会用手在膝盖上比比划划,时间一长,舒同还获得了“马背书法家的称号。

他与毛主席的相识也是源于书法,有一次舒同用石灰在苏区的墙上写了很多革命标语,毛主席路过时非常惊讶,驻足观看了许久。

随即主席找到了朱德总司令询问:老总,你看到了吗?我们红军有个书法家呢,一面墙上能写出几种字体,你知道出自何人吗?

朱老总回答:就是红四军政治部秘书舒同啊,他不简单呢,我听叶剑英讲过,他在临川师范毕业,北伐军攻占抚州时,舒同写的“欢迎北伐军群众大众”横幅就引起了叶剑英的兴趣。主席点点头,从此把舒同这个名字放在了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2年漳州战役结束后,舒同奉命前去打扫战场,沿途有时也会帮忙涂写革命标语,在他写字时碰巧遇上了毛主席。毛主席高兴地过去叫他:如果我没猜错,你就是舒同吧,我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字了。

舒同曾经听过毛主席演讲,所以也知道主席的身份,他很谦虚:比起您来,我还差得远。毛主席兴致很高:哪里哪里,以后我们要多交流啊,我们是‘文友’嘛。

舒同没想到主席这么平易近人,连忙点头称是。长征之时,舒同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战斗,但他经常撰写革命文章,提高全军的凝聚力,尤其是那篇《向北进攻—胜利的开始》,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这种精神层面的贡献没办法直观,可同样也特别重要。

红军到达陕北不久,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校址迁往延安。时任抗大校长的林总就希望毛主席来题写校名,结果毛主席说:你去找你们红一军团的舒同嘛,他的字写得比我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得到主席的亲口承认,这个荣誉可真没几个人有。

红军初到陕北,需要团结各方面都力量来迅速打开局面,所以中央决定去请旬邑县一个有名望的前清老翰林萧芝葆出山,担任边区参议员。

但是,组织几次派人去请,都被对方拒绝了,萧芝葆给出的理由还挺伤人“你们共产党好是好,但都是些打仗的,没文化的人,我交往不来。”

主席听说后也不气恼,就让舒同以中央的名义给萧芝葆写了封信,对方看过后连连感叹:字美文雅,没想到共产党也有这样的人才啊。随即他欣然应允我党的请求。

这两次,主席都直接表露了对舒同的推崇,甚至隐隐有自觉不如的意思。至于夸赞,那出现的次数就更多了,毛主席说过:舒同是党内才子啊,是我们宝贵的一支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国民党左派何香凝也评价道:国共两支笔,国民党有于右任,共产党有舒同,按我个人来看,我更喜欢舒同。何香凝并非我党人士,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抗日时期就属于右任和舒同的宣传最为出色。

舒同抗战时担任的职务也不低,曾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山东分局委员兼秘书长,与聂荣臻、罗荣桓两大元帅都配合过。

在解放战争前期,新四军番号尚未改为解放军,舒同担任了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1947年山东军区与华中军区合并为华东军区后,舒同又担任过华东军区兼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

其实鲁南、莱芜、济南、淮海等战役中,舒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是他没有在一线指挥,做得多为幕后工作,因此名气就没那么大。

从舒同红四师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这些不同时期的高级职务来看,他若是1955年参与授衔也是能佩戴将星的,只不过后来他转政了,没有继续在军队系统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舒同的女儿舒均均后来透露,解放战争后期毛主席已经想好了由舒同担任台湾省解放后的省委第一书记,让舒同充分发挥自己能搞宣传、会做政治工作的长处。只是由于东北的战事先起,这边就一直拖延了下去,舒同没能成功赴任。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都创办了很多进步报刊,这些刊头大部分都是毛主席所写,只有华东地区的干部去请主席题写时,主席拒绝了:你们华东不是有舒同吗?已经足够了。

1954年中央决定让舒同的职务动一动,当时给了他两个选择,一是在人民日报担任社长,一是在山东担任省委书记。舒同想到自己从抗战末期就开始在山东工作,对这里已经很有感情,所以就选择到山东任职。

舒同在山东的确也做出过一些贡献,只是他本质上仍是知识分子,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过于理想化,因此也做出过一些不太好的事,1961年12月,他被下放到山东章丘县担任县委第一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省委书记变成县委书记,舒同内心是很失落的,有一次他的女儿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舒同流着泪回答:“爸爸被人骗了”,这几个字之后,他哽咽得不能说出其他言语。

他这次下放的时间倒不长,没多久便调任为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只不过60年代末的冲击就比较猛烈、比较久了。主席对舒同还是很有感情,当看到舒同的申诉书后,主席指示“解决他的问题”。

奈何那个时代太过混乱,毛主席说的话也不一定能准确推行下去,所以舒同还是吃了不少苦。那些日子里,舒同把《毛主席语录》当成了精神食粮,一同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有一次舒同对旁人说:我对《毛主席语录》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你随便说哪一页哪一段,我都能给你背下来。旁人不信,随口就说了一页,结果舒同真的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去世后,舒同特别难过,后来有选择的机会,他就住在了毛主席之子毛岸青家附近,时不时去与毛岸青下棋聊天。见到故人之子,依稀也可见故人啊。

1981年5月,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成立,舒同被一致推举为主席,他的“舒体”已自成一家,引无数人效仿。

而他的晚年,还是很怀念“笔友”毛主席的,1992年,舒同的身体已经很不好,记忆里开始衰退,不过拘照顾他的医护人员说,他口中经常会念毛主席的诗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这种独特的革命友谊,也很是让人感动。